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颁行

来源: 2017-08-25 10:25

  战国以降土地买卖和兼并几成习惯,均田制只是在战乱之后人少地旷的情况下采取的特殊办法。土地买卖渐为恢复,唐中叶时“兼并之弊,有通于汉成、哀之间”《通典·二》兼并者有乡间地主,也有官僚,如刑部尚书卢从愿占田数百顷,被目为“多田翁”。

   土地越来越掌握在私人手中,国家控制的土地减少,均田的前提条件消失了,连二、三十亩永业田也保证不了。开元年间接连两次整顿均田,正透露出崩溃前夕的混乱和紧迫。
    此时均田制趋于崩溃,租调的征收也失去了基础,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税制来取代,这便是杨炎的两税法。以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推行两税法为标志,均田制便相应取消了。
   唐前期租庸调制下有一种补充租制—地税和户税。地税按亩纳二升的标准入义仓备荒;户税按户等收钱,一等户年4000文,九等户500文,作为正税的补充,归官府使用。值均田制瓦解,租庸调难以征收,地税和户税日渐重要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税制即“两税法”。
   德宗继位之初,宰相杨炎上疏:“丁口转死,非旧名矣 ;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等矣”《旧唐书·本传》,旧的租庸调已无法推行,建中元年(780)创立了两税法。主要内容见《唐会要》八三。
   两税法基本上按杨炎的奏疏设计的,梳理一下,内容有六:
第一:取消租庸和各种杂税杂役,所有税目集中于地税户税中;
第二:户税按户等高下征钱(实际按家产多少征收);地税按亩征粮,每亩征收数以颁两税法前一年地亩为准。
第三:夏秋两征,夏税不迟于六月,秋税不迟于十一月交纳。
第四、商贾人户按其经营额的三十分之一纳税。
第五、量出制入,按预算需要的开支数决定当年两税总额,再按户税,地税两项向地方州县逐级摊派。
   颁两税制时已是安史之乱以后,但此时朝廷的政令尚能贯彻下去。原无总收入1200万贯,其中含近半数盐利;实行此法后赋入1356万贯,尚不含盐利,收入增加一倍。两税法下实行“三分制”:留使、留册、上供中央。
   但到二十多年后的宣宗时,随着落镇势力的壮大,已不能象以前那样征收了。地方藩镇大都截留自用了。
  作为一个制度,两税法有划时代意义。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已把杨炎谁与商鞅变法并提:
  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向其多家,始于商鞅,随民的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下中,始于杨炎。三代井田之良法坏于鞅,唐租庸调之良法坏于炎。二人之事,君子所羞称而后之为国者莫不一遵其法。或变之,则反至于烦扰无籍,而国与民俱受其病,则以古今异宜故也。剔除马端临的个人成见,对杨炎之法划时代的评价是公允的。事实上,此后一直沿用此法,直至明后期的一条鞭法,仍是两税法的精神。
   两税法的主要失误是“量出以制入”,没有统一税率和固定税额为聚敛开了方便之门。时人陆贽、韩愈、白居易等反对此法,主要也是针对没有定额的问题。其次,全部取消徭役和代役庸制,全部纳入两税征收不切实际,唐后期仍存在徭役。到宋代沿用两税(二税)时,徭役便已经独立出来了,实际是对唐代两税法的纠正。
   唐亡以后,因战乱一度荒田增多,人口减少,尤其是北方黄河流域。但此时各地方政权未再推行均田制(柴荣的“均田图”上是均税,不是均田),而是采用劝民垦耕,和营田土地给民户所有的方式,直接培养小土地所有者,然后据之纳税。显然是杨炎两税法精神的继续。
4、户籍制度
   与土地赋役制相匹配并作为其基础的,是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划为几个年龄段,以确定“丁”的年限起止:

时间 为丁年限
隋初开皇二年 1-3 4-10 11-17 18-59 60 41年
炀帝继位初 1-3 4-10 11-121 229 60 37年
唐武德七年 1-3 4-15 16-20 21-59 60 38年
唐天宝三年 1-3 4-17 18-22 23-57 58 34年
唐广德元年 1-3 4-17 18-24 25-55 56 30年

   核心是确定“丁”的年限起止,掌握丁的数量,以据丁授田、征税、派役、征兵等等。
   隋朝在登统时为防作伪,有“大索貌图”之法,即时以本人相貌核实年龄,以减少诈小诈老逃役的现象。唐亦有“貌定”之法。
   唐朝有一套完整的登统方式。先由各户自陈人口状况,生产数量,整理成表,称“手实”;乡村里正将各户手实综合后呈县州,县州每年一综合,称“计帐”,自己掌握每年的 变化情况;每三年州县将变化重新统计一次,整理成以一乡为一卷的县州总州,称“户籍”。户籍三年一造,留县、留州、呈户部。
   均田制和租庸调以人丁为计算单位(不是征派税役的依据),户口统计固然重要;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主”时,仍规定“丁额不废,申报并入如旧式”,依然很重要。
   唐代“户籍”的含义较近现代内容广泛得多。不只是人丁状况,连户籍、税役等一并记之,实际是一种“丁产”总账。可从户籍全文及实物中看到这一特征。
   附:敦煌户籍残卷。1900年在敦煌高窟茂经阁发现,系当时僧侣习字,号缴的卷子。有些见所属沙州官府的文书,档案旧纸,用背面写字,保留下来一手资料。主要是 文,其次为户籍,文书。外国人弄去很多。兴起“敦煌学”。
    吐鲁番文书。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集中整理,古卷中发现。当时人用纸糊帽,靴,未腐烂,整理后可辩认,有官方文书档案,民间契约等。专门学问。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