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变法运动
—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上“答手论条十事”后主持新政。新政内容除厚农桑,减摇役外,主要针对“吏治”问题。
整顿吏治的具体办法是通过考核政绩裁减冗员、老朽;限制恩荫补官的人数;改革科举“先军论而后诗赋”,讲“经济之业”,以选拔能治天下的能干官员;撤小县为镇,不设正式官衙,减少官员数量等。由于直接从官员身上动手,招致反对打击,不一年失败。
附:范仲俺新政失败后的心路历程有两个举动。办义庄,用俸禄买田千亩,在故乡苏州办范氏义庄,赈济贫人生活,与族人同乐,以求精神慰藉;抒心怀,新政失败后第三年,为友人滕宗谅写《岳阳楼记》时借景抒怀:先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是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宋英宗继位后,欣赏王安石,但受费后牵制,无能为。神宗继位后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制 三司案例司”,自熙宁二年开始主持变法(1069)。王安石变法目的是改变积贫积弱局面,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具体内容有10项:
青苗法。州府每年三、五月放贷,帮农民度荒耕种,半年后偿还时加二分利息,以抑制民间高利贷(利二、三倍)。为保证有偿还能力,借贷时按户等(资产)多少为据,户面多贷,户低少贷,15贯至1.5贯为限。此法源自陕西转运使李参所创之制:“令民隐度麦票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宋史纪事本末卷)
募役法。改亲自应役为细钱物代役。差役户等高下出钱,官府用此钱雇人。原有差役负担的纳“多役钱”,有免役特权者纳“助役钱”,较普通民事减半。所收役钱加二分备水旱,称为“宽利钱”。(只限差役而职役、夫役大都不用此法)
市易法。利用行政力量调节物价,稳定市场,抑制富商大贾的暴利。在开封设“市易法”,中央用100万贯半价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到市场缺货时再按时价卖出,商贩也可到市易务内赊货代卖。后推行至抗州、杨州、成都等大城市。“市易二年,以县钱九十六万贯”,稳定了市场,也增加了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大量土地以均平地租负担,检查 漏登田亩,增加收入。清丈后将各户土地的亩数,统一选册。但仅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推行。
农田水利法。政府组织兴修水利,令民户按户等高下出钱,国家也放贷资助,修大水利工程万余处,可灌农田36万顷。
均输法。调改政府收买官物的办法,减少浪费。朝廷每年须从各地买些物品运往开封,在东南等地设“发运使”。发运使按章办事,不管物价高低,定时定点购买,结果造成极大浪费。王安石令发运使参加各地物价高低,“徙贵就贱,用近易适”,以节省物价和运费。
将兵法。守初“更戍法”将兵互不熟悉,防止了反叛,也影响了战斗力。王安石选精干军官在固定地方教固定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先在边地,后推广至内地,增强了战斗力。(将:每路分若干驻军地点,称作“将”,一将三千人;主帅称“将”和“副将”。)
保甲法。乡向民兵治安组织,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每户两丁出一丁为保丁。有物力者为保长。保丁农闲时操练武艺,维护地方治安;需要时可协助正规军作战,又不增加军费。
保马法。令民户代养官马。宋初在大名、安阳等置牧马监,专门饲养官马,费用高,占地多。王安石深得地还民耕,在原地令民户代养官马。官付马价,养一二匹即可免本户杂税徭役;后改为民户代买代养,税役全免,“民皆乐从”(通考一二零)。养马效率也好了。
景器法(监)。在开封城内设监,管理京师及各地景器的制造,以保证安全和质量。并定质量标准和赏罚之格。
以上十项新法,前六项为“理财”,后四项为“整军”,目的是“富国强兵”。同时,还在科举造才方面有些新措施。
《三经新义》。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三书予以注释,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并作为各级学校的教材、科考的标准。王安石还写了一部汉字入门书《字说》。
科举改革。取消诗赋考试,以试策论为主。将明经科取消,只试进士科,但进士不试诗赋;只试经文和策论。
最后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评价问题。
从兵法开始,王安石就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另一批当朝官员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对青苗法收息、募役法收钱,反对最甚,变法期间先是王安石得势, 司马光离开朝廷闲后洛阳写通鉴;王安石罢相二次,最后神宗死,哲宗继位,保守的高太后主政;尽废新法,重用司马光为相。在1086年司马光与王安石都去世了。
北宋末南宋初,朝廷上下认为大宋贫弱以致孤亡国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本世纪初梁启超作《王刑公传》才为王安石翻了案。解放后史学界知列宁说过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肯定乃至歌颂王安石成了唯一观点,并用“一分为二”的思路,司马光成了反面人物,代表作有漆侠《王安石变法》。“文章”中王安石被定为法家,获前所未有的殊荣,司马光成了儒家。“文革后”开始指责王安石靠聚敛富国,推崇习马光。再后来,对两人评价带上了地域色彩:江西人崇王,山西人抬司马光,则是想让历史人物为经济建设服务。
解放后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王安石代表中下地主利益,有进步性;司马光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腐朽保守。
△与前面讲过了经济重心南移对土大夫政治态度的影响结合起来看,二人的纷争似乎应归结到南北士大夫的不同政治主张上。先看主持变法者的籍贯:
王安石 杭州(今江西临州)
吕惠卿 泉州(今福建泉州)
章惊 建州(今江西建瓯)
曾布 建昌(今江西南城)
再看反变法者的籍贯:
司马光 陕州复县(今属山西)
文彦博 汾州(今山西汾阳)
韩琦 相州(今河南安阳)
富弼 河南(今河南洛阳)
两派的南北阵线很分明,这绝对不是巧合,司马光曾对神宗说过他与王安石政是不同的原因:“臣与安石南北异乡,用舍异道”(郡氏闻见录十一),已经 提问题 :“南北异乡”是“用舍异道”的原因所在!
接下来哲宗“元庆更化”,压王安石一派,重用司马光,“元庆君子”全是北方人《宋史·奸臣传》中几乎全是南方人,说明在宋代这种南北界限是人所共知的。
按性格论,王安石固执急躁,“三不畏”,要矫世变俗;司马光志成持重,自比人参“病未甚时可用也,病甚则非能所及”。后人评价时除为政治形势左右外,常与自身性格好恶有关,也与同一人不同年龄段上的心态有关,陈寅恪曾说自己“少喜临州新法之新,而志同谏水迁叟之迁”。所以,“评价”均难及要领也,一说而已。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