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官制
唐代的中央机构承袭隋制,继续实行三省六部制.除内史省改名中书省,内史令改名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纳言改名侍中外,其余名称,长官,职能和性质均同隋制.另外,在宰相设置方面,武德年间仍以三省长官充任宰相.李世民即位以后,因其曾任尚书令一职,故以后此官遂虚设不授.但皇帝却往往给一些官职较低的官吏加上"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上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使其成为宰相,而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则被罢相职,如未加上述头衔,就只能负责省内事务.唐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之处.始设于门下省,后又迁中书省.开元年间,又改名中书门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唐初在地主上仍实行州县或郡县两级制.唐太宗曾于贞观十年(636年)按山河形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开元年间,唐玄宗又增至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或观察使等,不定期对所属州县进行巡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完善科举制
唐朝的科举制度更为完善.主要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十月开始,至次年三月结束.其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童子,道举等.礼部侍郎为主考官,亦称知贡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考试方法有帖经,诗赋,时务策等.由于唯有进士科加试诗赋,且其录取人数较明经为少,及第入仕后升迁较快,故被时人视为"士林华选",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科目极多,不定期举行,及第者可直接做官.唐朝科举及第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要想正式步入仕途,尚须经吏部主持的铨选,故亦称"释褐试".
3,修订刑律
唐初统治者曾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至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义》一书,共30卷.此书今存,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该书记载《唐律》共有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12篇,笞,杖,徒,流,死5种20等刑名,共502条律文.唐律从各个方面维持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具有显明的阶级性.但也有很多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规定,其社会性也是不容否定的.因此,它被誉为中华法系的代表.
4,改进府兵制
唐朝府兵制的组织机构大体沿袭隋朝,十二卫仍为最高领导机关.而基层组织则由隋时鹰扬府改为折冲府.全国共有折冲府640多个,关中地区就有261个,形成了内重外轻的军事布局.折冲府下又有团,旅,队,火等.府兵由均田农民中的丁壮充任,定期宿卫京师或戍守边防.不服役时则从事农耕,农闲则进行军事训练.府兵的征调要由中央兵部下发兵符,经与地方军政长官对勘相合以后,才能成行.遇有战事,则命将以出,战事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免除了将帅专兵之弊.
5,继续推行均田制
唐代均田制规定:16至20岁的中男和20至59岁的丁男每人受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60岁以上的老男和残废者受口分田40亩,寡妻妾受30亩.工商业者和官户的受田减百姓之半.僧人,道士受田30亩,尼姑,女冠20亩.妇女,部曲和奴婢均不受田.有爵位的贵族,任职的官僚和勋官亦可按爵位,官品和勋级的高低受不同数量的永业田,职分田和公廨田.官僚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自由买卖,百姓的永业田在家人死亡而无力丧葬或?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上料缜ㄍ硐缯?亦可出卖.
6,颁定租庸调制
唐代租庸调规定;丁男每年缴租粟2石,户调帛2丈,绵3两或布2.5丈,麻3斤.每丁每年服役20天,如不服役,每天折绢3尺或布3.75尺,是为庸,亦称"输庸代役".
由于以上措施的相继施行,使唐初的中央集权大为加强.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