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唐代民族关系
一,唐与突厥的关系
突厥是匈奴的别支,姓阿史那氏,兴起于北魏末年.六世纪中叶,突厥在其首领土门的率领下,大破柔然,正式建立政权,势力从今阿尔泰山之阳扩大到今蒙古草原一带.至六世纪末期,即隋朝建立之初,突厥政权分裂为东,西二部.
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都蓝可汗与其弟突利可汗相互攻战,突利兵败降隋,隋文帝将其封为启民可汗.都蓝死后,启民尽有东突厥故地,与隋和好.大业五年(609年),启民可汗死,其子始毕可汗继立,始对隋取敌对态度.
唐朝建立之初,由于国力不足,故向其称臣,又岁送金帛子女,讨其欢心.但东突厥可汗却"求诸无厌"(《通典》卷197《边防·突厥上》),且连年发兵进扰.武德九年(626年)八月,颉利可汗率兵进至渭水便桥之北,在刚刚继位的唐太宗的沉着应对下,才被迫退兵.贞观三年(629年),经过一段休养生息和积极准备后,唐太宗命李靖和李绩等将率众分道大举出击.次年,颉利兵败被俘,东突厥亡.
西突厥建立后,历代可汗亦大肆用兵,开拓疆宇,东至今阿尔泰山,西至今咸海,均为其占据,并称霸西域,严重阻碍了中西交通.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派大将苏定方,任雅相等出兵西域,在伊丽水(今伊犁河)和碎叶水(今中亚楚河)一带,将其击败,西突厥亡.
二,唐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西域即今我国的新疆一带,从西汉开始,就同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友好交往.隋末唐初,西域地区主要有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五个王国,但均受西突厥控制.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率兵进驻西域.次年,高昌降,唐以其地为西州,置安西都护府于此.此后,又相继占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地,并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统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都督府,故称"安西四镇".从此,西域同中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咸亨元年(670年),吐蕃攻陷龟兹,唐一度废安西四镇.武后长寿元年(692年),唐又收复安西四镇.安史乱后,吐蕃又控制了西域广大地区,直至唐亡.
三,唐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兴起于六世纪时期.唐初,居住在雅陇河谷(今西藏穷结境内)的雅陇部落首领松赞干布(亦称弃宗弄赞,弃农赞)统一了吐蕃各部,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开创了吐蕃发展的新阶段.贞观十四年(641年),在松赞干布的多次请求下,唐太宗将宗女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两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又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使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亲密.但在此期间,唐蕃统治者之间也为争夺西域和小勃律,石堡城等地发生过多次战争,互有胜负.
安史乱后,吐蕃乘唐边防空虚之机,相继占领河西,陇石和西域地区,并曾一度攻陷了唐都长安.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吐蕃遣使请和,于是双方在逻些建"唐蕃会盟碑"(亦称"长庆会盟碑"),今存拉萨大招提寺,体现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九世纪以后,吐蕃内乱迭兴,势力衰弱.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人张义潮率河西走廊十一州民众,起义归唐.吐蕃境内的奴隶亦纷纷起义,吐蕃政权终于瓦解,西藏地区出现了封建割据的局面.西域地区亦渐被回鹘所占领.
四,唐与南诏的关系
南诏是乌蛮族在今云南地区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唐初,在洱海地区存有六诏(即六个部落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位于最南端的蒙舍诏统一了其余五诏,唐玄宗册封南诏王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正式建立,并与唐保持友好关系.天宝年间,由于唐朝边将贪暴苛求,双方关系破裂,唐对南诏的两次用兵,均遭失败.南诏亦归附吐蕃,以求发展.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南诏由于不堪吐蕃的奴役剥削,又向唐遣使求和,于是双方订立盟约,复归于好.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以后,南诏统治者为了掠夺财富,曾向唐发动过多次战争,曾一度攻陷成都,掠夺了大量人力,财物.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却从未中断,南诏社会的发展,无不受到汉族地区的深刻影响.
五,唐与渤海的关系
渤海国是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粟末部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早在武周时期,粟末就与唐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粟末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国至此建立,并统属于唐.渤海与唐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因此,渤海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最为巨大,时有"疆理号重海,车书本一家"(《全唐诗》卷583载温庭筠《送渤海王子》)之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