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解放军文职备考之宏观经济调控精讲(2)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要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上相等,就是要使:
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储蓄+税收+进口
上述条件如果能够实现,就基本实现了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数量均衡。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 数量均衡不是自发实现的,还需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和信贷调节进而对投资和储蓄进行调 节)、财政政策(对政府购买和税收进行调节)和外经政策(对出口和进口进行调节)来争取。
2.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即是产品的供给等于产品的需求,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资本 的供给等于资本的需求,劳动的供给等于劳动的需求,外汇的供给等于外汇的需求。
要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需要多种政策手段相结合,采用更为复杂和更为灵活的调节 方式。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 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 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发展。
政府经济管理的具体职能如下:
第一,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调整和控制国民经济的重大结构和基本 方向。
第二,公共品的提供。
第三,进行国民收人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制定市场规则,维持市场秩序。
四、宏观调控目标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多维数的目标体系,它们构成一个以终极目标为圆心、层层扩 散、环环相扣的靶形结构模型。
处于靶心的目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终极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这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
从靶心数起,第二层次的调控目标有四个:增加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由第二层次的四个目标,我们还可以推导出第三层次的具体目标:为实现增加就业,必须做到扩 大内需、增加投资、控制人口和鼓励创业等。
(二)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
宏观经济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目标都是一个目标变量或政策变量。从根本上来 说,它们是一致、统一的,都服从于核心目标,并且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运 行。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目标之间又存在某种矛盾,当政府调控使某一目标优化时,另一目标 有可能恶化。在众多的矛盾当中,最主要的矛盾有两个:一是増长与稳定的矛盾;二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1.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之间的矛盾表现在:经济稳定要求保持现有平衡,经济增长要求打破现有平 衡。它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维持原有平衡与创造新的平衡之间的矛盾。
2.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的矛盾
经济效率通常定义为产出与投入的比例,经济公平通常定义为贡献与报酬的比例。效率与公平 的矛盾首先表现在劳动就业上:按照效率原则,当经济不景气、企业开工不足时,会造成一部分职工失 业;按照公平原则,每个人都应有劳动权利,否则就无法作出贡献,也无法获得报酬。其次,在分配问 题上也存在矛盾:按照公平原则,劳动时间是分配个人收人的唯一尺度;按照效率原则,则要求按各种 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资本、土地也要参与分配,而且职工的报酬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劳动贡献,还 取决于劳动在市场上的实现情况,因此,等量劳动在不同的企业获得的报酬也不相同。
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努力协调宏观经济具体目标之间的矛盾,以实现宏 观经济终极目标。
五、宏观调控方式与手段
宏观调控体系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调节和控制而综合运
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可以分为调控方式和调控手段两个方面。
(一)调控方式
1.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
直接调控是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直接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其主要方式有定量配给、额度管 理、行政调拨等,实际上是一种超经济的强制性调节。
间接调控是以指导性计划和经济手段调控市场,再由市场引导企业,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市场参数 和经济杠杆,例如利率、税率、汇率、价格等来影响市场的运行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应以间接调控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和不断完善,在新旧机制转换期间,两种调控方式的主辅地位可以相互转化,当经济运行比较正常、经 济秩序比较良好时,应以间接调控为主;当经济运行条件恶化、经济秩序混乱时,可以直接调控为主。
2.供给调控与需求调控
供给调控是指政府通过对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的调节,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宏观调控 的任务之一,是要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平衡,既可以采用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实现,也可以采用增 加总供给的办法实现。
需求调控是通过压缩或扩张总需求的办法,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供求平衡,最有效的办法是压缩总需求。需求调控便于运用价格、利率、税率、汇杠杆的传导作用,实行弹性控制,避免“一刀切”,不仅可以控制需求总量,而且可以控制需求结构。
如何处理供给调控与需求调控之间的关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短期内,当社会生产能力过 剩,资源有闲置时,应把调控的侧重点放在增加需求上;当社会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动员,经济处于过热 状态时,应把调控的侧重点放在压缩需求上。在长期中,则必须发展生产,增加总供给,同时提高收 人,扩大总需求,达到总供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3.实物调控与价值调控
实物调控又称数量调控,即通过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调控而实现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平衡。实物 调控是传统计划体制的基本调控方式。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