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慢性中耳乳突炎
慢性中耳乳突炎
慢性中耳乳突炎是由急性中耳乳突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发展而来。一般认为急
性炎症超过2个月未愈即为慢性。依病变程度和性质,可分为单纯型、肉芽型和胆脂瘤型。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道流脓和听力减退,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可伴有耳鸣、眩晕和头痛等症状。
[CT表现] 常规采用中耳乳突区横断面高分辨CT或增强CT检查,层厚为2~~3mm。气化型乳突者可见气房内均匀低密度灶,较大的气房内有时可见液平面和粘膜增厚,气房间隔骨质硬化,鼓室内粘膜增厚或见不规则软组织灶。慢性单纯型中耳炎听小骨正常,肉芽肿型中耳炎听小骨有吸收破坏,多发生于气化差、板障或坚实乳突。肉芽组织在CT上为非低下部位密度增高,与一般积液在低下部位密度增高及形态不同。增强扫描可见中耳及鼓窦区软组织强化,提示肉芽组织富血管。
[MRI表现] 慢性中耳炎由于渗液和脓液的存在,于T2加权像上和脑脊液比较
呈均一的等或高信号,如有增生粘连,信号强度稍有改变。乳突炎内炎症性增生表现为高信号内相对低信号。中耳腔软组织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中等信号,并有轻度强化,MRI对骨质破坏的显示不如CT敏感,表现为相应部位低信号骨质的中断。乳突炎症时气房消失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
(四) 胆脂瘤(Cholesteatoma)
胆脂瘤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胆脂瘤又称真性胆脂瘤,为外胚层残余的上皮样囊肿。获得性约占胆脂瘤的98%,和胆固醇性肉芽肿不同,少数原发性的是鼓室粘膜上皮鳞状化生而来,多数是继发性的胆脂瘤。慢性中耳炎常发胆脂瘤,为角化上皮脱落堆积,并非真正的肿瘤,也不一定有胆固醇结晶,故有人用“角质瘤”(Keratoma)来代替胆脂瘤这一名词。本节介绍由慢性中耳炎所致胆脂瘤。
[CT表现] CT扫描可见骨破坏及软组织增生或密度增高,较大胆脂瘤其破坏腔周围较光滑或有硬化带。高分辨CT还可发现早期的小胆脂瘤,如伴有积液或广泛性病变,则诊断不难。伴急性乳突炎时CT上可模糊,可有液平面,慢性乳突炎则气房消失,呈板障型或硬化型。
[MRI表现] MRI对胆脂瘤骨破坏的显示不及CT,但对病变内部成分显示较CT敏感。T1加权像呈稍不均匀的低、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增强扫描无强化,以区别于炎性肉芽组织。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