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川崎病
川崎病
川崎病(Kawaski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告,故称川崎病。病因未明,可能为多种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常见婴幼儿,50%的发病在2岁以内,4岁内占80%,男:女为1.6:1。该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中小动脉尤其冠状动脉发生全层血管炎,形成动脉瘤、狭窄、闭塞或血栓性梗塞。除冠状动脉炎外,还可发生瓣膜炎、心包炎、心肌炎等全心炎改变,多在急性期出现。
[US表现]
(一)冠状动脉改变
1 正常冠状动脉:无任何部位的扩张,体表面积在0.5m2以内,冠脉内径小于2.5mm,体表面积在0.5~1.0 m2之间,冠脉内径小于3mm,冠脉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小于0.16。
2 冠状动脉扩张:冠脉局限性扩张,大于正常值而小于4.0mm,前述比值大于0.16,但小于0.3。
3 冠状动脉瘤:冠脉呈瘤样扩张,出现近似球形,梭囊形或串珠样,冠脉内径4~8mm,而其一级分支大于等于3mm,前述比值大于等于0.3。
4 巨大冠脉瘤:冠脉瘤径大于8mm,或上述比值大于等于0.6。
凡冠脉扩张超过邻近冠脉直径的1.5倍,即可诊断为冠状动脉瘤。
(二)主动脉根部内径往往增宽,左房或左室内径增大。
(三)心包腔内少量液性暗区,偶见中、大量液性暗区。
第十三节 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的新进展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心脏超声诊断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飞跃,从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至80年代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90年代的血管内超声,三维成像等,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如今已成为心血管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近几年心脏超声诊断在更高科技水平的带领下,向着更深邃的领域挺进。
一、三维超声心动图(3DE)
2DE只提供断层图,不能显示立体关系,对复杂的畸形及曲折的道路只能依靠操作者思维构图,做出判断,这不仅需要操作者具备完整系列的心脏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知识,还需要有空间定位构图及空间想象的能力,才能提供比较准确的诊断。但对检查者没有见到的病理改变和畸形仍难于描述其具体畸形特征,于是出现了三维。
三维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于CT断层成像原理,利用二维超声技术将心脏作实时分层切面,把每一心动周期的每一层面以30帧/秒的速度记录下来,然后由3DE计算机将各层面的2DE图像信息顺序存储,最后脱机合成3DE图像。
三维的临床应用
1 心瓣膜病 三维超声从不同方位、角度观察心瓣膜的解剖、病变和功能改变。可逼真的显示心脏外科手术面,使病变的解剖部位更为真实的再现出来。
2 先天性心脏病 三维超声可对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做出心外科手术直视切面,对心内异常分流血流柱,三维通过计算机测算,可得出血流柱体积,从而做出定量诊断,在复杂先心病,三维超声可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结构解剖关系。
3 心肌病变 三维超声从不同方位角度观察左、右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及室壁运动状况。对各种心肌病所致心功能障碍做出定量分析,如心室腔容积、心肌体积、重量进行定量测定。
4 心脏肿瘤 三维超声对不同心腔不同部位肿瘤可从各个方位角度进行观察,了解肿瘤的形状、大小、附着部位、活动度及与心壁心瓣膜的关系等。
5 大动脉病变 通过经食道超声三维成像可显示主动脉的全程,并做任意角度、方位的观察。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剥脱内膜部位,内破裂口以及血栓形成有极好的显示,还可诊断主动脉缩窄、瘤样扩张等。
6 心瓣膜血流异常 心瓣膜病变所致的异常血流通过三维超声可得出实时空间血流分布状况。
尽管三维技术发展很快,目前已有随机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成像速度亦越来越快,但三维远没有二维的研究水平。
目前三维超声的建立有赖于二维图像的质量,要求计算机具有一定的容量、速度、软件功能水平,特别是实时动态三维超声的建立,要求更高,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三维计算机的品质会有更大的发展,使三维超声成像速度大大加快,图像质量更加完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