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腹 部

来源: 2017-09-24 23:43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 US检查方法

()仪器条件

目前多采用高分辨力实时超声诊断仪。成年人用凸阵或线阵式探头。扇扫和凸阵探头对婴幼儿最为适宜,也可用于过分消瘦的成年人。根据被检查者年龄、体型和被检器官的深度尽可能采用高频率和适当聚焦的探头。成人一般用3.5MHz,肥胖、超力体型者偶而需用2-3 MHz,消瘦者、青少年用3.5-5 MHz,婴幼儿用5-7.5 MHz探头。随时根据被检器官组织的深度,进行近、中、远相应聚焦调节。

()探测前准备与体位

1 探测前准备

(1)上腹部  检查肝、脾或肾时,一般无需特别准备。检查胆囊、胰或胃时,则一般应在空腹情况下检查。最好在检查前晚餐用低脂清淡饮食,次晨不进早餐空腹检查,查胰或胃者除空腹外,最好于检查前3日不食易产气的食物,昼避免肠腔胀气。胰腺大多在上腹部直接探测;但少数胰腺因肠腔内有气体或胃内气体遮盖,不易显示时,可让病人饮水200-300ml,胃内充水后可挤开胀气的肠腔,透过充水的胃腔可以较好地显示胰腺。

(2)下腹部  检查下腹部时一般需要在病人膀胱适度充盈情况下进行。尤其是检查子宫及附件、膀胱肿瘤及经腹壁检查前列腺。充盈的膀胱可将盆腔内的肠曲推开,利用声衰减少的充满液体的膀胱作为透声窗,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其后方的器官结构或膀胱内的肿瘤、异物等。亦用充盈的膀胱来区别盆腔内的囊性肿块。若作直肠内或膀胱内扫查则不一定要膀胱充盈。但直肠内扫查者最好先让病人排清大便后再检查。

2 体位

腹部超声检查最常用的体位为平仰卧,可用于上下腹部各个脏器,但肾脏除仰卧位外,多数还采用俯卧位。左侧或右侧卧位亦为超声检查较常用体位。检查胆囊及胆总管时除仰卧位外,常再用左侧卧位检查之。脾脏常用右侧卧位检查。坐位或立位较少使用,只有检查胃或胰腺时腹腔内胀气明显,饮水后采取坐或立位可能有帮助,另外试图观察胆囊内强回声团是否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时,可取立位或坐位,此时胆囊底部位置最低,若为结石则可见移至该处。

直肠内超声检查一般采用侧卧位者较多,但亦有用膀胱截石位。

()探测方法

1 滑行扫查  是最常用的方法,探头置于皮肤上作纵行或横向缓慢移动,可观察到探头所到处其下各层组织的图像。

2 摆动扫查  探头置于皮肤上,将探头沿其短轴作侧向来回摆动。这样可以使探头在皮肤上的位置不动而能观察到皮肤以下与探头长轴平行的较大范围内组织结构情况。此法常与滑行扫查并用,尤便于在肋间探测,能观察到被肋骨遮盖的组织。

3 倾斜扫查  此法适宜于使用凸弧型探头或机械扇扫探头。探头在皮肤上沿其长轴作前后倾斜摆动。可观察到探头长轴两端较远处的组织结构情况。

二、CT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包括胃肠道准备、碘过敏试验和静脉用造影剂的选择等。扫描前30~60min口服500~800ml对比剂充盈胃和肠曲,通常用1.5~2%的泛影葡胺,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将产生伪影。肾脏扫描前3天内,禁服钡剂、钙或含金属药物,扫描前30 min口服清水。

2 平扫  应列为常规则进行,扫描层厚和间隔常规为1cm,对小的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1cm,宜改用薄层(2~3mm)扫描,对肾上腺扫描亦宜用薄层扫描,很必要时加作胸部纵隔扫描。

3 增强扫描

(1)快速滴注增强扫描  滴注法通常以每秒 1ml的速度快速滴注60%的造影剂160-180ml,注入造影剂50ml后开始扫描。此法增强效果一般,国外现已很少采用。如CT机的扫描速度慢,仍较合适,整个扫描过程造影剂的血浓度可得到保证。

(2)团注非动态扫描  注射速度为2-3ml/s,总量100-150ml,即在40-50s内将所有造影剂注射完毕。如扫描范围小,或扫描层面不多,此方法比较适宜。许多作者采用改进的方法,如前50ml采用2-3ml/s的注射速度,以后改为1ml/s的速度将造影剂注射完毕,即团注与滴注相结合。或者将整个扫描过程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将总量分2次至3次进行团注,以保持整个扫描过程较高的血液内造影剂浓度。欲达此目的必须采用CT注射器,国内此注射器的使用尚不普遍。可采用瓶内注气加压的方法,100ml造影剂在40-50s的时间内可注射完毕,前半程快,后半程慢,相当于团注与滴相结合的方法。国人体重偏小,造影剂总量可酌减,以80-100ml为宜。

(3)团注动脉扫描  根据不同目的,动态扫描又分为两种: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进床式动态扫描以发现病灶为主要目的。同层动态扫描主要是研究病灶的增强特性,鉴别其性质,常常用于肝癌和血管瘤的定性。根据平扫或常规增强CT,首先确定扫描层面,然后在同一层面进行连续扫描。

(4)CT血管造影  是将CT与血管造影两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小的肿瘤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常规CT(包括动态CT)和血管造影,即可检出常规CT和血管造影不能发现的小病灶。目前被公认为是对直径≤3cm的小肝癌尤其是对直径≤1cm的小病灶最为敏感的一种检查技术。根据插管部位、增强扫描方法和原理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为动脉造影CT(CTA);另一种为经动脉门脉血管造影CT(CTAP)

CTA:为通过肝动脉内插管直接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的一种检查方法。由于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病灶与肝实质之间的密度差异显著提高,病灶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因肝动脉的解剖变异甚多,故在作CTA前,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了解肝动脉有无解剖变异存在,如发现有解剖变异,选择性插管造影增强是必要的。

CTAP:同样经腹动脉穿刺插管,但将导管置于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射足量造影剂,在门静脉期,含大量造影剂的血液经脾或肠道循环回流到肝脏,肝实质的密度显著提高,而肝癌病灶的密度几乎保持不变。病灶与肝实质之间形成极显著的密度差异。这是CTAP应用于肝脏检查的主要原理。

(5)延迟扫描  是指一次大量注射造影剂后4-6h的重复扫描。目的是为了提高肝内小病灶的检出率。由于正常肝细胞具有排泄和再吸收有机碘的功能,数小时后其CT衰减值略有提高;而肝癌细胞不具备这种功能,这样两者的密度差异扩大。

(6)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后扫描(碘油CT)

在肝癌碘化油栓塞(TAE)治疗过程中,发现碘油在肝癌病灶内有导向沉积的倾向,这种导向沉积不仅有治疗意义,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凡碘油沉积浓密和滞留时间长(22)的部位,肝癌的可能性大。如沉积量少而且滞留时间短,诊断的可靠性下降,可出现假阳性。当然也有假阴性表现,可能与选择性插管技术、造影剂量多少、肿瘤本身性质和血供等有关。

(7)乳化碘油静脉内注射扫描

乳化碘油经静脉内注射后被网状内皮系统脏器如肝、脾吞噬吸收,肝、脾密度显著提高,与病灶之间的密度差异显著提高,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8)为了更好地显示胆囊和胆道,可静脉内滴注60%胆影葡胺,剂量20-30ml。正常或轻度扩张的肝内胆管均可显示,表现为浓密的条状影,肝外胆管也浓密显影。

(9)口服胆囊造影剂CT扫描用于某些胆囊病变的检查,如胆囊位置异常,胆囊癌确定胆囊存在与否对诊断有决定意义。

(10)对肝、脾血管瘤,应作7-15分钟的延迟扫描。

三、MRI检查方法

1 检查前准备

(1)禁食4-6小时。

(2)检查前10-30分钟口服胃肠道对比剂。如5%甘露醇1000ml1-2:500磁显葡胺500ml等。

(3)减少腹式呼吸,或以腹带裹扎腹部。

2 检查方法

(1)扫描方位的选择  轴位是基本扫描方法,根据需要可加用冠状位、矢状位或斜位。

(2)扫描参数的选择  扫描参数受很多因素如场强、磁场均匀度、计算机硬件软件、个体差异甚至扫描习惯等影响而选择的扫描参数各异。可选用的扫描程序有自旋回波(SE)、反转复原(IR)、相位对比(PC)、部分饱和(PS)、梯度回波(GE)及化学位移(CS)等,通常采用SE序列。扫描层厚一般为5-10mm,如肾上腺扫描可采用2-5mm层厚扫描。

(3)造影剂的选择和应用

Gd-DTPA为顺磁性造影剂,其药代动力学类似于应用于CT的泛影葡胺,广泛应用于肝脏、肾上腺以及双期和动态MRI增强。常规剂量为0.2mmol/kg15秒内静脉注射,采用快速成像程序如FSEFGRE扫描。

Mn-DPDP为肝胆专用造影剂,选择性使肝细胞T1弛豫时间缩短,可用来区分肝细胞源性和非肝细胞源性疾病。

Ferrite(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是一种阴性造影剂,靶细胞为枯否氏细胞,常用剂量为02umol/kg,于检查前1-2小时静脉注射,90秒内注射完毕,采用常规程序扫描。它使正常肝、脾T2加权像信号明显衰减,以提高微小病变的显示。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