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祖国医药遗产极为丰富,在学习、继承和发扬医药遗产的同时,学习西方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我国药学的实际,创造了我国药剂学的辉煌成就。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悠久,于商代(公元前1766年)已使用汤剂,是应用最早的中药剂型之一。夏商周时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甲乙经》、《山海经》中已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及药酒等剂型的记载;在东汉张仲景(公元142~219年)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有栓剂、洗剂、软膏剂、糖浆剂等10余种剂型,并记载了可以用动物胶、炼制的蜂蜜和淀粉糊为粘合剂制成丸剂。唐代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唐《新修本草》。后来编制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制剂规范,比英国最早的局方早500多年。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编著了《本草纲目》,其中收载药物1892种,剂型61种,附方11096则。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药剂学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曾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19世纪初,国外医药技术对我国药剂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引进一些技术并建立一些药厂,将进口的原料药加工生产成注射剂、片剂等制剂,但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差。建国后确定优先发展原料药以解决“无米之炊”的基础上发展制剂工业的方针,促进了我国的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药用辅料的研究方面:先后开发出粉末直接压片用辅料—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粘合剂—PVP;崩解剂—CMS-Na、L-HPC;薄膜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系列产品;优良的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蔗糖脂肪酸酯;栓剂基质—半合成脂肪酸酯等。在生产技术及设备方面:新型辅料的研制成功和高速旋转压片机的应用使粉末直接压片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制粒技术方面广泛应用流化制粒、高速搅拌制粒、喷雾制粒技术等提高了固体制剂的产量和质量;空气净化技术与GMP的实施使注射剂的质量大大提高。在新剂型的研究方面:逐渐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缓控释制剂、透皮给药制剂的新产品上市;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靶向、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多肽类、蛋白质等生物技术制剂的不同给药剂型的研究正在深入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