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酰胺醇类抗菌药物
酰胺醇类抗菌药物
氯霉素、甲砜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抑菌剂,作用机制——与细菌70S核糖体中较大的50S亚基结合,蛋白质合成被抑制而致细菌死亡。
【口诀TANG】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我们会反复用到的一张图(TANG)
【问题来了——人的正常细胞不会被攻击么?TANG】
哺乳动物的细胞核糖体主要是80S核糖体,不受影响。
但线粒体中含有70S微粒——血液系统毒性。
广谱——对G-菌的抑制作用强于G+菌。
对伤寒沙门菌、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具有较强杀菌作用;
对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有抑制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某些严重感染:
伤寒、副伤寒——突破细胞屏障(TANG补充);
脑膜炎——突破血脑屏障(TANG补充) ;
眼部感染——突破血眼屏障(TANG补充) ;
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与青霉素合用。
(二)典型不良反应
1.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以12岁以下学龄儿童较多见;
2. “灰婴综合征”
患儿于大剂量用药后数日出现腹泻、腹痛、呕吐、进行性苍白、发绀、皮肤灰紫、循环障碍,可于数小时死亡。
【口诀】绿骨灰,多恐怖!TANG
3.其他不良反应
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者);
出血倾向——长程治疗者可诱发。
(三)禁忌证
1.对本类药过敏者。
2.新生儿、妊娠期。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林可霉素类或红霉素类合用时可因竞争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
2.可拮抗维生素B12的造血作用,因此两者不宜同用。
3.与维生素B6同用时,后者的剂量应适当增加。
4.与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合用时,可使后者的作用增强或毒性增加,故须减少剂量。
二、用药监护
(一)关注新生儿灰婴综合征
早产儿或新生儿剂量应严格控制。
(二)关注骨髓毒性
(三)监测肝肾功能
应用氯霉素期间和停药后5~7日内禁止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三、主要药品
1.氯霉素——【适应证】
(1)伤寒和副伤寒。
(2)严重沙门菌属感染合并败血症。
(3)耐氨苄西林的脑膜炎、G-杆菌脑膜炎(可透过血-脑屏障)。
(4)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尤其耳源性)。
(5)严重厌氧菌所致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
(6)立克次体感染。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周围血象、网织细胞计数、骨髓检查。
【补充TANG】氯霉素——细菌性眼部感染。
氯霉素核心知识点3+2(TANG,少量补充)
3大临床应用——3个屏障。
脑内感染——易透过血脑屏障;
眼内感染——易透过血眼屏障。
伤寒、副伤寒——易透过细胞屏障。
2大严重不良反应——【骨灰!】——恐怖!
骨髓抑制!
灰婴综合征!
2.甲砜霉素
【适应证】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感染。
在体内不代谢,以原形主要经肾脏排泄。
【模拟测试·练习版】
1.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的DNA合成
B.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干扰细菌的RNA转录
D.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E.增加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
2.严重损害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琥乙红霉素
D.链霉素
E.甲砜霉素
【模拟测试·解析版】
1.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的DNA合成
B.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C.干扰细菌的RNA转录
D.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E.增加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酰胺醇类药主要为抑菌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氯霉素或甲砜霉素能可逆地与细菌70S核糖体中较大的50S亚基结合,这一结合阻止了氨基酰-tRNA附着到它本该结合的部位,使肽基转移酶和它的氨基酸底物之间的转肽作用不能发生,肽链的形成被阻断,蛋白质合成被抑制而致细菌死亡。
2.严重损害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琥乙红霉素
D.链霉素
E.甲砜霉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典型不良反应:罕见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以12岁以下学龄儿童较多见;溶血性贫血(发生在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者),长程治疗者可诱发出血倾向,可能与骨髓抑制、肠道菌群减少致维生素K合成受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有关。早产儿或新生儿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致死性的“灰婴综合征”。偶见真菌感染、视力障碍、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失明、失眠、幻听、幻觉、定向力障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