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
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违反税法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对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刑法》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1.税收违法行为的主体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征纳双方。税务人员代表税务机关进行税收执法.发生的违法行为除税务人员要承担责任外,税务机关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发生了违法行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承担纳税义务或者征税义务者不存在税收法律责任问题。
2.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存在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的行为,即没有履行税法为其设定的义务。税收违法行为包括两种:(1)违法的不作为。凡是税法要求实施的行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就负有作为的义务。不履行义务,不作出税法要求的行为,就是违法的不作为。如,税法要求办理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纳税人却不按期进行登记和申报;再如,税务人员玩忽职守,不征应纳税款等。(2)违法的作为。凡是税法所禁止的行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就负有不作为的义务。不履行这一义务,作出税法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违法的作为。如纳税人伪造账簿偷税,税务机关越权决定减免税等,就是违法的作为。
3.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即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对自己违反税法的行为是有清醒认识的,是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违反税法行为的发生。没有过错,当事人则不承担税收法律责任。
4.违反税法的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并且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损害后果应从广义上去理解,既包括纳税主体违反税法对国家税收利益的损害,也包括征税主体违反税法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侵害,还包括征纳主体违反税法对国家税收秩序的损害,等等。
根据税收违法行为程度的不同,税收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根据《公务员法》,对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公务员给予的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类。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其他七类。
税务行政处罚中的警告是对犯有轻微违反税法行为的当事人的书面告诫,常以“责令限期改正”出现。税务行政处罚中的罚款是指税务机关强迫违反税法的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的制裁措施,是在税务行政处罚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处罚形式。税务行政处罚中的没收违法所得是指税务机关剥夺违法当事人违法获得所得的所有权,并将其收归国有的制裁措施。税务行政处罚中的没收非法财物是指税务机关剥夺当事人非法取得财物的所有权,并将其收归国有的制裁措施。在税务行政处罚中,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执照,可以理解为包括对税务登记证的暂扣或吊销,以及停止出口退税、收缴或停止发售发票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