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内容政治学:国际政治的稳定秩序与国际机制
1. 当今世界国际秩序的公认准则:(1)民族自决权原则、(2)主权平等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反对侵略战争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2. 国际秩序三种模式:帝国统治秩序、大国均势秩序、"一球多制"民主秩序。两大类:强制化秩序、公平合理秩序。
3. 国际秩序主要表现:国家间秩序。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主角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是国家追求权力、权利、利益的过程,关键在于实力基础上的协调和寻求利益汇合点。
4. 国际秩序建立的基本条件:共同目标、共同规则和共同利益基础。
5. 国际秩序建立的保证:实力、利益协调、对外战略运行艺术。
6. 国际秩序(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政治秩序):国际社会中主角围绕某种目标、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形成的运行机制,表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和顺序,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由主角(或大国或国家集团)安排,或以战争为手段,或以强权和法律准则为依据,追求相对稳定的共同目标和协调相互间利益均衡。
7. 建立、更新秩序的主要手段:战争。秩序缔造者:战胜国。秩序依暴力而缔造,靠法律来维持。国际秩序建立过程==国际体系中新旧格局的转型期。
8. 国际机制:即控制和调节机制,指行为体间就相互关系和国际事务进行协商形成的制度化的组织机构、原则、程序,目的是维护国际安全、防止事态恶化、冲突升级。基本功能:使行为体的国际行为规范化--对国际秩序的追求。
9. 国际行为规范:国际社会以声明、条约、宪章形式确定国家的权力、权利、义务,处理国家间竞争与合作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准则、法律统称。
10. "工人无祖国"的含义:(1)他们的经济状况不是民族的,而是国际的。(2)他们的阶级敌人是国际的。(3)他们解放的条件也是国际的。(4)他们的国际团结比民族团结更为重要。
11. 国家主权的具体表现:领土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人民主权(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合适的社会制度、参与国家事务)、政府主权(人民选举的政府有权管理自己的国家、处理对外事务)。
12. 1970 联合国 《国际法原则宣言》规定主权平等六条要点:(1)各国法律上一律平等。(2)各国均享有主权的固有权力。(3)各国均有义务尊重他国的国际人格。(4)国家的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受侵犯。(5)各国均有权利选择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制度。(6)各国均有责任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标志着主权平等的规范化。
13. 主权原则的三个关键:(1)完全独立自主的决策;(2)主权问题上的对等;(3)符合整体国家利益。
14.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1)当事国的直接谈判、(2)第三国的斡旋和调停、(3)组织国际调查委员会调解、(4)联合国安理会的调解和仲裁、(5)国际法院的裁决和判决。
15.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以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为前提。(2)求同存异。(3)互谅互让。
16. 中国国际新秩序的主要特点:(1)目标:维护主权独立、和平、发展,不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输出。(2)原则:集中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结构:和平、稳定、公正、合理。||--追求国家间关系的民主化、平等化、合理化。"一球多制",竞争共处。
17. 国际新秩序的"三个共同":(1)以和平与发展为共同目标(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共同法律依据(3)以国家主权利益为共同利益基础。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