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科目-艺术设计考试资料: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
概说:
夏朝作为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即意味着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而演进至商代和西周,则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正是依靠广大奴隶和平民的辛勤劳动,夏、商、周时期才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取得了原始社会所不可比拟的巨大发展,尤其出现了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分工,产生了"士"阶层,发明了文字,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始发期和科学技术的萌发期。
此一时期也是继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之后被称作第三个时代的"青铜时代"。
一、青铜器的出现与形制设计
1、出现
中国的青铜器发源于黄河流域。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特点,青铜器的合金成份,视用途与器类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如用于利器的刀剑和用于照看形象的镜子就有较大的差别。先秦时代的《考工记》中所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比配剂表。
2、发展
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即使进入春秋晚期的铁器时代,青铜技术仍有新的发展,直至战国晚期,由于铁器工业的飞跃发展,青铜的历史地位才逐渐被铁所取代。
(1)夏:夏代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期。这时出土的青铜器有戈、戚、爵、铃、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饰牌等,种类不多,器形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2)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除制造工具、武器外,还制造大量青铜礼乐器,此时期,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表现得非常强烈。但缺乏统一标准,显得没有规律。在同样表现威严的基础上,一部分作品给人以凝重、浑厚之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龙虎尊"等。另一部分作品造型和装饰被夸张到怪诞的程度,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如"食人卣 "、"人面纹铜钺"等。同时,在一部分作品中考虑到实用的功能,而另一部分作品则不予考虑。例如同为饮酒器,五爵中的爵和觯,造型既美观又实用,而觚和角虽同样给人美感,但并不实用……
(3)周:西周以后,日用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周统治者表达观念较为理性,而且处理实用和陈设的关系也表现得较为成熟。他们更多地通过铭文陈述自己的意志,而不完全靠造型和装饰的夸张表现。
3、制作方法
(1)陶范法:
制范是用泥土塑出一个模子,有装饰花纹的,还要在模片上雕刻花纹,这是外范;外范的中心,需要有一个内范。外范和内范之间有一定空间,就是所制铜器的厚度,铜液便是浇注在这内范与外范之间的。这种用泥作范的方法,称为陶范法。
(2)失蜡法:
是用蜡制成模型,内外用泥填充和包紧后,灌注铜液,有蜡处即为器形。又称为蜡模法。可以制造极为精细或镂空的各种造型和装饰。
4、形制设计
按不同用途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日用杂器,其中以食器和酒器为主。
(1)食器:分为煮食器和盛食器两种,煮食器如鼎、鬲、甗等,盛食器如簋、簠、豆等。
(2)酒器: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两类,盛酒器有尊、彝、壶、卣、罍(lei)、盉等,饮酒器有爵、斝、角、觚、觯等。
(3)水器:这一时期的水器有鉴,盘,匜(yi),盂,缶,瓿(bu)等
5、青铜器的装饰
(1)饕餮纹
饕餮纹是殷商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一个兽面,大眼,有鼻,双角;饕餮纹的含义,一般根据《吕氏春秋》和《左传》的解释,是一种凶贪的怪物,商代的青铜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用的,这种装饰就和祭祀有关,它的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2)夔纹
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或以两夔相对,组成一个饕餮纹;或仅作饕餮纹的附饰。通常只是作侧面描写。《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
(3)龙纹
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它作巨首而有两角,身有鳞,成盘曲的形状。《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实际是将它神化了,它只是一种综合创造的装饰纹样。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