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科目-艺术设计考试资料:明清时代的艺术设计
概说:
明清两朝,历经5个多世纪,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历史阶段,此时的手工艺生产,上承宋代制度,由工部隶属,工匠世袭,较元代自由,涌现了不少著名的手工艺匠人,且形成各种手工艺的著名生产基地。康熙至乾隆年间,出现了普遍繁荣的局面,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
一 染织品种设计:
1、丝织工艺的产区与品种特色:
明代丝织四大产区:
江浙地区 全国丝织生产的中心
四川地区 蜀锦
山西地区 潞绸
闵广地区 漳州的天鹅绒、广东的纱
清代三大织造中心:
南京 南京云锦
苏州 贡缎、广缎、洋缎、羽毛缎
杭州 绸、缎、锦、纺、绉、绫、罗等14大类
2、印染工艺
明清印染工艺的发展标志是染料转以植物染料为主,靛蓝等染料广泛应用并远销国外。
明代印染业中心:芜湖、京口
清代印染中心:苏州
二 服装工艺设计
明代:
朱元璋统一天下,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汉人衣冠。
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女装--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
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
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清代: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三 陶瓷工艺设计
明代:
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唐宋时期流行的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渐渐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
(一)景德镇窑
1、永乐时期 永乐年间以出产"甜白釉"而著名。这种半脱胎瓷器胎壁极薄,釉面莹净。也叫"填白",是指在白瓷上可填绘彩饰,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为杰出。永乐甜白瓷恬静冷美,超然物外,让原本单一的白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色感,体现了中国瓷器美学从形的体验到神的感受。
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器形是"压手杯".
2、宣德时期 此时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青花原料用南洋输入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
宣德瓷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落款部位很多,不仅出现于底部,也有书写在口、肩、腰、足等部位的,因此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艺人们创造出了一种似红宝石般纯正鲜艳的瓷器,有人称它为"宝石红",还有称它们为"祭红","霁红","积红"。它是利用氧化铜含量少于1%的釉料施于生坯上,在1300℃左右的高温中还原烧成的。这种永乐红瓷的胎质细腻而轻,红釉鲜而均匀和莹润,常常装饰有云龙纹暗花,使它成为极为珍贵的名品。
3、成化时期 青花加彩,在成化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青花加彩的装饰表现方法,实际上又可分为"斗彩"和"填彩"两种。
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
填彩的方法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再填以彩色釉料。
4、弘治、正德时期 此时期的黄釉最有特色,弘治时称他为"浇黄",或"娇黄",形容其匀洁净莹。正德时还常在黄地上绘以绿龙。
创制出素三彩,成为正德朝的著名品种。
5、嘉靖、万历时期
嘉靖一朝的官窑瓷器,产量巨大,是明朝烧造量最大的一个时期。青花料是用进口料与国产"石子青"配合使用的,所以呈现出一种蓝中泛红紫的鲜艳色泽。另外,当时的民窑制品已相当精细,出现了以仿宣德、成化窑器而著称的"崔公窑"。
万历中期以后,进口回青料断绝,改用浙江出产的浙料,色彩沉静。彩瓷以青花五彩为主,图案花纹布满全器,效果华丽浓艳。
(二)德化窑
福建德化县的德化窑,明代以生产白瓷为有名。釉色温润如玉,微带牙黄,法人称为"中国白"。而最有特色的是瓷塑作品,特别是以佛像如观音,达摩,弥陀等最为杰出。
(三)宜兴窑和石湾窑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