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1、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一直采取敌视政策。但是,由于新中国不断壮大,在国际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迫使美国逐步改变它对中国的做法。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尼克松表示:“自己过去的观点同杜勒斯有相似之处,现在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应该改变,要顺乎潮流,否则将为潮流所掩没;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较好的关系,将对所有国家有利。2月21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访问期间,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姬鹏飞外长同罗杰斯国务卿,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尼克松一行访问北京后,还访问了杭州和上海。2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就联合公报达成协议。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公报》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时,“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美国方面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上海公报》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开辟了新的前景,对缓和亚洲及世界局势做出了贡献,给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
2、新东方政策: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50年代联邦德国执行以外交部国务秘书之名命名的哈尔斯坦主义,即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此政策使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长期对立,加深对美国的依赖。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包括:①改善与苏联的关系,1970年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条约,双方保证战后欧洲边界不可侵犯,承认民主德国与波兰以奥得—尼斯河为边界线;②改善两个德国的关系,1972年两个德国签署《关于两国关系基础的条约》,实现了国家间的关系正常化,1973年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③改善与东欧其他国家的关系,分别与波兰、捷克斯洛代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3、《赫尔辛基宣言》:1972年11月在赫尔辛基举行35个国家大使级“欧安会”筹备会。经过两个阶段数千次会议,才拟定出“欧安会”的“最后文件”。 1975年7月30日至8月1 日,举行第三阶段35国的首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美国总统福特、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等。会议签署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即《赫尔辛基宣言》,其中包括《指导与会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宣言》《关于建立信任的措施和安全与裁军的某些文件》《人道主义与其他方面的合作》《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合作》等。文件提出“边界的不可侵犯性”,“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满足了苏联急切希望固定欧洲边界现状的要求。但在西方国家的坚持下,又写上“边界可以根据国际法,以和平手段和通过协议加以改变”。关于建立信任措施方面,规定与会国在离边界250公里以内地区举行15,000人以上的军事演习时,应在21天前通知与会国,并邀请它们派观察员观看演习。关于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只是希望与会国注意彼此给予最惠国待遇。西方最感兴趣的是人员交流问题,希望以此促进苏联和东欧的“自由化”。文件规定要“促进各国人员、机构和组织之间更自由地往来和接触”,有关家庭团聚、不同国籍的公民结婚、青年会晤等,应予方便等。“欧安会”的召开,是70年代东西方关系缓和的一个GC。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