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乳剂的制备方法和乳剂变化
1.干胶法:又称油中乳化剂。本法方法的特点是先制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
植物油:水:胶=4:2:1
挥发油:水:胶=2:2:1
液体石蜡:水:胶=3:2:1
2.湿胶法:又称水中乳化剂法。本方法也需要制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同干胶法。
3.新生皂法: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介面上生成新生态皂类乳化剂,再搅拌制成乳剂。
4.两相交替加入法
5.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等
6.微乳制备
(1)制备微乳需加入辅助乳化剂
(2)乳化剂(主要为表面活性剂,其HLB值为15-18)与辅助乳化剂用量为乳剂的12~25%。
7.复合乳剂的制备;采用二次乳化法制备
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匀相分散体系,其不稳定的表现为:
1.分层:(又称乳析):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现象。又称乳析,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可重新分散。主要由内外相密度差引起。
2.絮凝:乳剂中的乳滴(分散相)发生可逆的(可以复原的)聚集称为絮凝。发生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乳滴产生聚集而絮凝。乳剂中电解质及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主要原因,同时与乳剂的黏度、相体积比及流变性有密切关系。处于絮凝状态的乳剂,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3.转相:即O/W变为W/O或反之,乳剂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
当两种性质相反的乳化剂的量接近相等时,容易发生转相,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比为转相临界点。在转相临界点上乳剂不属于任何类型,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转向某种乳剂类型。
4.合并与破坏
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进而产生油、水分离的现象,为乳剂的破坏。影响乳剂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形成乳化膜的乳化剂的性质。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变质,引起乳剂的破坏与酸败。通常制备乳剂时应加入抗氧剂与防腐剂。
例题:可用于制备乳剂的方法有
A.相转移乳化法
B.相分离乳化法
C.两相交替加入法
D.油中乳化法
E.水中乳化法
答案:CDE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