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军队文职考试【教育学】讲义精华摘录:课程理论发展
【课程理论的发展】
教育基本理论——课程理论 | ||
课程理论 |
代表人物 |
基本观点 |
学科中心主义(结构主义)课程论 |
布鲁纳 |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
学生中心主义(经验主义、活动中心主义)课程论 |
杜威 |
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如杜威所说的“在做中学”。 |
社会中心主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
布拉梅尔德,弗莱雷 |
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该以建设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群体应参与到课程设计中。 |
存在主义课程论 |
萨特 |
课程应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生本人要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是人实现自由的工具。基于这样的立场,存在主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思维关心的是客观化,排除直觉思维和自我体验,因此,不适于作为课程的基础。对于纯粹的职业训练课程,存在主义是坚决加以拒斥的,在他们看来,课程的重点是人格世界而不是事物世界。 |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
多尔 |
1.知识观:把知识看作是对动态、变化、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的解释。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内涵,也改变了以此为基础的课程观与学生观。 2.课程观:强调开放、互动、探究。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不断开展的动态过程。课程被看做一个动态的和创造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动态的,同时又是开放、灵活的,具有情境性、时间性并与现实相联系。 3.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 |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