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军队文职考试申论热点:过“紧日子”须有制度保障
背景链接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但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式。“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的画面,即将从长江流域消失,而我国生态保护事业中的历史性一幕即将开启——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
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味着长江保护的立法进程按下快进键。
在过去的一年里,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进展良好,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构建,再到体制机制保障更加有力,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共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长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一度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痛心疾呼: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并指出,“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公考角度长理职培解读
[提出观点]
政府过好“紧日子”,既要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给财政账本念好“紧箍咒”,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
[综合分析]
“基数预算”模式有一定合理性,但容易导致“不花白不花”等资金浪费现象,也不利于优化支出结构。
而采用“零基预算”,意味着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以上海市为例,在“零基预算”指引下,一方面,今年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另一方面,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从预算管理角度看,“零基预算”显然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控制行政成本、促进行政体系高效运转的通行惯例。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各级财政带来一定压力。据测算,仅去年减税降费总额,就超过2003年的全国财政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更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格局,运用好“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该减的要减,该保障的也要坚决“只增不减”,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
[参考对策]
用好“零基预算”,首先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越是财力紧张之时,越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住用好。在“零基预算”模式下,失去了传统的“基数”依赖,预算编制必须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精细科学,这将极大考验管钱的水平、花钱的本事。如果资金分配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最后带来的实际效果可能还不如“基数预算”。与此同时,“零基预算”还要辅之以更加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做到有钱就有责、花钱要负责。
用好“零基预算”,更为重要的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摆脱资金依赖症。财政的钱怎么花,不仅体现预算管理水平,也体现治理能力。对政府部门而言,花好财政资金,并不只是手中的权力,更是重大的责任。只有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充分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才能花更少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真正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但这一切已成为过去式。“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的画面,即将从长江流域消失,而我国生态保护事业中的历史性一幕即将开启——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
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味着长江保护的立法进程按下快进键。
在过去的一年里,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进展良好,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构建,再到体制机制保障更加有力,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共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长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一度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极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痛心疾呼: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并指出,“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公考角度长理职培解读
[提出观点]
政府过好“紧日子”,既要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要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给财政账本念好“紧箍咒”,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
[综合分析]
“基数预算”模式有一定合理性,但容易导致“不花白不花”等资金浪费现象,也不利于优化支出结构。
而采用“零基预算”,意味着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财力状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以上海市为例,在“零基预算”指引下,一方面,今年各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一律压减10%以上,部门预备经费全部取消;另一方面,社保、医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的支出只增不减。从预算管理角度看,“零基预算”显然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控制行政成本、促进行政体系高效运转的通行惯例。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各级财政带来一定压力。据测算,仅去年减税降费总额,就超过2003年的全国财政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更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格局,运用好“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该减的要减,该保障的也要坚决“只增不减”,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
[参考对策]
用好“零基预算”,首先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越是财力紧张之时,越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住用好。在“零基预算”模式下,失去了传统的“基数”依赖,预算编制必须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精细科学,这将极大考验管钱的水平、花钱的本事。如果资金分配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最后带来的实际效果可能还不如“基数预算”。与此同时,“零基预算”还要辅之以更加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做到有钱就有责、花钱要负责。
用好“零基预算”,更为重要的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摆脱资金依赖症。财政的钱怎么花,不仅体现预算管理水平,也体现治理能力。对政府部门而言,花好财政资金,并不只是手中的权力,更是重大的责任。只有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充分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才能花更少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真正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