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云南
导航

2020云南农信社|农商行考试时政热点:大街小巷 又闻书香

来源: 2020-03-22 13:47

天气渐暖,各地的实体书店、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陆续恢复开放。

实地探访发现,进馆进店需要经过网络实名预约、重重防护“关卡”,还有机器人、健康码等新设备、新手段,提高效率、减少风险。虽然目前客流量并不算多,但一切正在有序重启,从业者们也在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着准备。

午后,阳光打在玻璃幕墙上。大厦底楼,3名书店店员支起“摊位”,“请问有预约吗?”出示预约码、验证“随申码”,再掏出身份证,通过层层“审核”,记者终于被引导至电梯,登上离地239米的“云中书店”——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

自2019年8月开业以来,朵云书院一直是上海最受欢迎的书店之一。这里有宛在云中的空中花园与俯瞰浦江两岸的美景,曾创下日接待4000人、日营业额14万元的纪录,一度需要排长队入场。不过,疫情让这家人气书店突然停摆。3月2日,关闭一月有余的朵云书院重新开放。

实名预约进入,人气逐渐恢复

与记者一起进书店的还有两位姑娘,虽然口罩将脸遮得很严实,却藏不住眼神里的雀跃,“一直宅在家中,现在疫情缓解,终于能出门透口气。”

重新开放后的书店缩短了运营时间,并实行严格的预约制,分3个时段各接受90人预约,周末开放预约名额增至每日470人。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约满的情况。“一般每天有四五十名读者预约前来,最少的一天只有十来个人。”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店长焦擎介绍。

书店里,从读者的脸上,能看到久别重逢般的欣喜。空中花园处,数名读者彼此间隔数米坐着,有的埋头阅读,有的探头看向落地窗外的明媚春光。一名手捧书本的读者忍不住感慨:“你看,阳光多好!”

不只是朵云书院,这些天,各地不少文化场馆陆续恢复开放。

3月17日是苏州博物馆恢复开馆的第二天。早上8点45分,离开馆时间还有一刻钟,已经有五六名佩戴口罩的观众陆续来到了馆门口,他们按地上白色指示线,每人间隔1.5米排成队。“听说博物馆恢复开放,我第一时间就在网上预约了,两个多月没逛博物馆了,憋得慌。”家住姑苏区的陈忠乐呵呵地说。所有参观者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目前只接受散客(个人)预约,每日最高接待人数为1400人,瞬时接待量最高为200人。

3月16日起,苏州首批41家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单位恢复开放,苏州第二图书馆也是其中一家。在借阅大厅,30多名戴着口罩的读者一人一桌,端坐阅读。据统计,当天共有80人到馆,借还书籍达1443册。

开放部分区域,科技助力防护

从苏州博物馆的入口到接待大厅,不到100米,中间却要过4道“关卡”。在博物馆入口,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查,但他们并没有用测温枪量体温,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成年男子身高相近,头部细小、身材方正的白色机器人。机器人用无接触方式给参观者测温,每分钟可检测近200人,同时还能迅速甄别未戴或者未正确佩戴口罩的人群。

在接待大厅,另一个智能机器人“小白”格外引人注目。它能准确判断当下展厅内人数,当人流超出警戒值时,会提醒观众及时分散。“这些机器人不仅分担了防疫期间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进一步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苏州博物馆开放部主任陆军说。

为了做好准备,苏州第二图书馆早早就订购了两套新式安检门。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具有传统的金属探测功能外,新设备还自带人脸识别摄像头与红外线测温系统,读者只要从中间走过,系统就能显示其体温、预约码等信息,供安检人员甄别。苏州图书馆副馆长费巍介绍,馆里分批次对员工进行了专业防疫培训,同时采购了口罩、消毒药水等防疫物资。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图书馆休馆,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对归还的书籍也将在进行多次消毒后,单独放置15天再重新上架流通。

有序开放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在恢复开放前的一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就举行了会议,邀请多家科技企业,并拿出了一系列“科技防疫”的方案。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强介绍,方案分为四方面:网上预约控流量、馆外快速检测、入馆一码双检、馆内智能防疫。

此前,由科技公司研发的“苏城码”已在苏州此次防疫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通常的人工查看方式不仅速度慢,而且有以他人之码或手机截屏蒙混替用的可能。”陆军说,经过努力,苏州博物馆实现了入口闸机与“苏城码”平台的无缝对接,观众只需刷身份证,即可实现健康码查验和预约认证过闸的“一码双检”,通行时间从20秒缩短到1秒,“观众无需出示手机,并杜绝了人工查验健康码的漏洞。”

目前,苏州博物馆只有60%的区域对外开放,苏州图书馆也只开放了借阅中心。接下来,开放区域会不断扩大、进馆人数也会慢慢增多。“防控形势在好转,但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接下来的任务会更艰巨,不过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陆军说。

着眼长远发展,探索更多可能

书店里的客人虽然不多,但店员们挺忙碌,除每两小时一次的全场消毒外,书店还要求读者将取下的书籍摆放在专设的小推车上,由店员一本本消毒后再重新上架。

显然,书店要想恢复以往的人气还需相当长的时日。“我们预计到客流不会很大,但还是坚持先开门。书店是城市的灯塔,我们先把灯塔点亮,温暖人心。”焦擎说。

与朵云书院不同,思南书局·诗歌店面积不大,是个性鲜明的小众化书店,去年12月刚刚开业。“正想放开手脚好好干,迎头撞上疫情,一下就蒙了。”诗歌店店长王欣说。

从2月到现在,王欣看着书店慢慢复苏,“彻底恢复没那么快,因为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但我们有信心。毕竟,生活水平在往上走,人们在精神领域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疫情期间,实体书店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钟书阁上海静安芮欧店的店长原扬做了自己人生中的首场直播,在店里对着屏幕足足聊了4小时,带着网友们慢慢逛着自家的“无人书店”,“因为真的没有人。”原扬说。

钟书阁是立足上海的连锁民营书店,已在全国开出24家。该书店副总经理金钟书说,去年春节期间钟书阁19家店销售实洋达800万元,同期比较,今年钟书阁24家店约销售了去年的1/10。

做直播,并不全是为了图书销售。“丰富下大家的精神世界吧。”金钟书说,钟书阁做的,是尽可能用流行的办法让更多读者了解书店,以陪伴读者为主,也是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读者黏性,着眼于实体书店长长久久的未来。

各方都在关注实体书店。毕竟,传播文化、传递温度的书店,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构成。“实体书店是一个微利行业,这次疫情袭来,实体书店营业收入大幅下滑,又面临着租金成本和用工成本双重压力,不少书店的现金流发生问题。”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坦言:“实体书店正在积极自救,政府管理部门也在想办法帮助实体书店渡过难关。”

现在,朵云书店每天营业至黄昏。焦擎说,这段时间,自己爱在书店打烊后看看窗外,看看疫情期间一度寂寥的城市日渐苏醒。“曾经空荡荡的马路,慢慢变得车水马龙;周边高楼,逐渐开始灯火辉煌……这时,心里就很安定,随着疫情的消退,一切正在缓慢重启。”王欣也满怀期待:“这个春天来得有点慢,但能感觉到它的到来。”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9日 12 版)

 

信息来源: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20/0319/c1013-31638472.html

原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曹玲娟 王伟健

原标题:大街小巷 又闻书香(解码)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直播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