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唐河巍巍的山
有些山,不仅仅是山,而是一座照亮游子前路的灯塔:有些河,也不仅仅是河,而是涤荡在远行人心中激起乡愁的急流。闭上眼睛,第一时间蹦入脑海的就是静静流淌的河水、连绵起伏的群山,山脚河畔的风,以及风中追风的我……那座山叫“巍山”,那条河叫唐河,他们共同代表了我的家乡,也一起构成了我对于故乡和童年最为深刻的印象,经年累月,历久不衰。
白云时常抚摸着山的额头 然后在河中留下倩影。那倩影有时候也遮蔽着牛背上的我。我最喜欢白云移动的时候,尤其是白云遮蔽我半个身子的时候,我的身子,一半阳光,一半阴影。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三毛的句子:“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我此时的状态,不正是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吗?只可惜这样的时刻太短,身下的老牛追逐着嫩草,轻轻移动,我便整个沐浴阳光或者洒落阴凉了,温暖或者凉爽,太阳抑或清风,都轻抚着少年的脸颊,在故乡的山川之间,自然给与他最纯真的礼物。我没有笛子,也不会吹,但我有我的歌,轻哼慢吟,不知不觉就走入了黄昏的橙光之中……
有时候放牛累了,就让牛自己去吃草。经过几年的调教,它们已经懂得了主人的心思,安安静静,很少发出大的声音。我就在山下河边的草地上躺下,双手放于脑后,双目望天。家乡的天往往是湛蓝的,偶尔飘几朵云,但略过我眼帘的,还有麻雀、鸽子、红嘴鸦、雉鸡、喜鹊等等,有时还有蝴蝶、蜜蜂、蚂蚱、蜻蜓等等,蚂蚁常常爬上我的身子,因为我正好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而他们又不喜欢绕路。阳光倾洒,蝉唱蛙鸣,组合在一起,却似乎生出一种魔力,让人直直坠入梦中。此时世界格外安详,而我随着云气离开河湾,离开地面,飘忽之间,直上到巍山之巅,向下望去,云在脚下浮动,松林在山坡蔓延,而近身处,只有矮矮的草甸。但一股劲风吹来,却又将我吹下了山,我喊了一声,双眼睁开,原来我还在河边,吃草的牛都看向我,停留的鸟儿受惊飞远,我摇摇头,回味着那个迷梦……
但我并不只在梦里上过山,现实中我也上过山。也许你会不信,但我并没有撒谎。巍山的海拔有两千二百米,相对高度也有一千多米,整座山只有一条相对平直的路可以直上山巅,但对于登山者而言,只有幽径荒途才能称得上登山。于是,我和朋友们常常是走一些崎岖小道,有些地方还很险峻,但那时的我们却以此为荣。上山通常需要一两个小时,从低到高,气温在变,景色在变,我们离天的距离也在变,越来越短,越来越近,当我们终于到达山顶,向上伸手,似乎就能触碰的到天穹,身旁不远就是云朵,有时候飘至身边,伸手一碰,只觉微凉入体,乐不自胜。头顶的天,脚下的山,山下的河,河边的牛,从上到下,连成一线,从蓝色变成绿色,从绿色变为透明,从透明变成黑白,加上花草的缤纷色彩,构成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无论是什么颜色,现在看来,都是故乡的色彩。
有时候,会觉得这些色彩有些褪色了,记忆渐渐模糊,但有时候又觉得是那么明亮和鲜艳,秋叶的红,青草的绿,天空的蓝,都在记忆之河中静静流淌。由颜色想到声音,蝉声、蛙声、鸟声、水声、牛声、人声,我曾经都感受过的,现在却越来越没时间去倾听了。还有坐在牛背上的舒适感、日光倾城的温暖感、附身草地的清凉感、身处山间的静谧感,我有多久没有感受过了呢?连我自己都记不得了,那种设身处地感受过的感觉,现在渐渐成了一种回忆和怀恋。曾经一起走过“万水千山”的老牛,已经被卖给了别人,而我也早已经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曾经的我,是个牧童,而现在,我没有了“牧”,也不再是“童”,我远离了巍山,远离了唐河,远离了故乡,也远离了童年,但在记忆的深处,仍然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在夕阳的余晖中,望着静静的唐河,巍巍的山……
白云时常抚摸着山的额头 然后在河中留下倩影。那倩影有时候也遮蔽着牛背上的我。我最喜欢白云移动的时候,尤其是白云遮蔽我半个身子的时候,我的身子,一半阳光,一半阴影。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三毛的句子:“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我此时的状态,不正是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吗?只可惜这样的时刻太短,身下的老牛追逐着嫩草,轻轻移动,我便整个沐浴阳光或者洒落阴凉了,温暖或者凉爽,太阳抑或清风,都轻抚着少年的脸颊,在故乡的山川之间,自然给与他最纯真的礼物。我没有笛子,也不会吹,但我有我的歌,轻哼慢吟,不知不觉就走入了黄昏的橙光之中……
有时候放牛累了,就让牛自己去吃草。经过几年的调教,它们已经懂得了主人的心思,安安静静,很少发出大的声音。我就在山下河边的草地上躺下,双手放于脑后,双目望天。家乡的天往往是湛蓝的,偶尔飘几朵云,但略过我眼帘的,还有麻雀、鸽子、红嘴鸦、雉鸡、喜鹊等等,有时还有蝴蝶、蜜蜂、蚂蚱、蜻蜓等等,蚂蚁常常爬上我的身子,因为我正好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而他们又不喜欢绕路。阳光倾洒,蝉唱蛙鸣,组合在一起,却似乎生出一种魔力,让人直直坠入梦中。此时世界格外安详,而我随着云气离开河湾,离开地面,飘忽之间,直上到巍山之巅,向下望去,云在脚下浮动,松林在山坡蔓延,而近身处,只有矮矮的草甸。但一股劲风吹来,却又将我吹下了山,我喊了一声,双眼睁开,原来我还在河边,吃草的牛都看向我,停留的鸟儿受惊飞远,我摇摇头,回味着那个迷梦……
但我并不只在梦里上过山,现实中我也上过山。也许你会不信,但我并没有撒谎。巍山的海拔有两千二百米,相对高度也有一千多米,整座山只有一条相对平直的路可以直上山巅,但对于登山者而言,只有幽径荒途才能称得上登山。于是,我和朋友们常常是走一些崎岖小道,有些地方还很险峻,但那时的我们却以此为荣。上山通常需要一两个小时,从低到高,气温在变,景色在变,我们离天的距离也在变,越来越短,越来越近,当我们终于到达山顶,向上伸手,似乎就能触碰的到天穹,身旁不远就是云朵,有时候飘至身边,伸手一碰,只觉微凉入体,乐不自胜。头顶的天,脚下的山,山下的河,河边的牛,从上到下,连成一线,从蓝色变成绿色,从绿色变为透明,从透明变成黑白,加上花草的缤纷色彩,构成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无论是什么颜色,现在看来,都是故乡的色彩。
有时候,会觉得这些色彩有些褪色了,记忆渐渐模糊,但有时候又觉得是那么明亮和鲜艳,秋叶的红,青草的绿,天空的蓝,都在记忆之河中静静流淌。由颜色想到声音,蝉声、蛙声、鸟声、水声、牛声、人声,我曾经都感受过的,现在却越来越没时间去倾听了。还有坐在牛背上的舒适感、日光倾城的温暖感、附身草地的清凉感、身处山间的静谧感,我有多久没有感受过了呢?连我自己都记不得了,那种设身处地感受过的感觉,现在渐渐成了一种回忆和怀恋。曾经一起走过“万水千山”的老牛,已经被卖给了别人,而我也早已经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曾经的我,是个牧童,而现在,我没有了“牧”,也不再是“童”,我远离了巍山,远离了唐河,远离了故乡,也远离了童年,但在记忆的深处,仍然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在夕阳的余晖中,望着静静的唐河,巍巍的山……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