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广西艺术学院:新媒体时代学术精神

来源: 2019-06-28 15:01

   广西艺术学院“媒艺之言”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第六讲——《学术手法与思考路径——新媒体时代学术精神》正式开讲,主讲人为影视编导系教师焦仕刚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汤晓山教授、院长罗幸教授、副院长罗奕副教授及相关系部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讲座中,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焦仕刚博士围绕“科学与有趣:手法与路径”、“专业与学理:文献与前瞻”两个主题展开讲述,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用生动、翔实的案例和史料阐述了自己从事电影研究的心得和感悟。     如何研究电影?广西艺术学院焦仕刚博士以电影《头号玩家》中出现的玉米减产和邮车画面为大家展示了两种思考路径:     一是将影片还原到其生产场域,立足特定历史时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视角来分析外部因素如何形塑电影内容、形式和电影产销的不同样貌。在阐述这一思路时,焦仕刚博士通过《十月围城》、《秋海棠》、《芳华》等诸多影片分析了中国历史中的游民文化、漫画、城市消防、话剧等与电影的关系,从电影生态学视角为大家勾勒了一幅纵横交织、纷繁复杂的电影生产图谱。     二是将影片置于电影业自身的发展脉络中进行历史考察,在纵向梳理中发现影片象征符号之间的“互文”、重构和流变。正是基于这种研究需要,电影史上经典性电影版本和电影文献的保存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数字技术的出现为这些资料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新媒体技术与电影的结合也衍生了VR电影等诸多新的电影类型,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领域。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广西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师生们围绕讲座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韦哲宇博士认为,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文献资料的筛选是文献保存的前提,如何在众多文献中发掘经典和代表性文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王廷飞副教授就电影从业者对数字、胶片两种介质的态度以及胶片、数字化的未来前景提出了疑问。对于这些问题,焦仕刚博士逐一进行了回应。     广西艺术学院焦仕刚博士简历     广西艺术学院焦仕刚:厦门大学电影学博士,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会员、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厦门市影协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史论、影视文化批评、影视文献学,先后在《当代电影》、《当代文坛》、《东南学术》等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余专业论文计24篇,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区级、厅级课题14项,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