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浙江师范大学王宁:人文还需继续发声

来源: 2019-07-05 14:05

   浙江师范大学邀请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做客我校,分析全球化语境下人文学科的功能与作用,进而提出中国人文学者面对全球化浪潮所应有的姿态。

    中国人文学科的“失语”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化与文化问题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最为关注的前沿理论话题之一。然而,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人文学科研究地位并不高。王宁提到,中国学者的研究论文无论就其数量、质量或影响力而言都相对落后,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的人文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失语”。     对于这一说法,王宁并不赞同。“英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全球化百科全书》编委会邀请我加盟并出任副主编,负责整个人文学科的条目。”在王宁看来,这部著作的汉译出版意味着中国学者在全球化研究中已经掌握了部分话语权。     “但我们中国学者的主观努力远远不够。”王宁认为,中国学者必须首先认识到人文科学研究国际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人文学科也有实际功用     与自然、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相对,人文学科所关注的东西往往是“虚”的,很难在短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王宁看来,这也正是大批理工强校率先发展应用型的社会科学学科而非人文学科的原因。     “你们文科的教授也从事科研吗?文科究竟研究什么东西呢?”身为人文学者,王宁对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已习以为常。他认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不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那样,对前人的成果是淘汰制和绝对的超越,而是同时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王宁坦言,人文学科相对自然、社会科学而言的确是“虚”的,但完全有可能转变为“实”,进而直接服务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之目的。     人文学科之“实”从何可见?王宁列举到,人文学科在现代大学体制内不可缺少;其次,人文学科可以激荡各种学术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从而促进新思想的产生、新大师的脱颖而出;设在大学里的人文学科还服务于整个社会,向社会提供先进思想和新的价值观念。     向“全球人文”发出中国声音     “全球人文”所要探讨的主要是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诸如全球文化、全球现代化等。中国声音微弱,王宁觉得这在相当程度上虽然是语言障碍所致,但也应考虑我们提出的话题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我们在加强中国人文学者的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培养一支精干的学术翻译在职研究生队伍,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把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理论译介到英语世界,这样才能有效地打破全球人文学界实际上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态势。”王宁说,“全球化时代应该是中国的哲学‘登场’了,我们不仅要在中国研究领域掌握话语权,也要在一些具有普世意义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争得最起码的话语权。”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