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作了一场题为“重新界定翻译-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视角”的在职研究生讲座,清华大学有大气科学、科学技术史、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心理学、世界史 、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 、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讲座的主要内容是: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虽然随着英语的普及,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了。但尽管如此,翻译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会变得愈益重要。这就有必要对传统的翻译定义进行重构。演讲者从雅各布森的语言学定义切入对之进行质疑,并从七个方面对翻译作了全新的界定。演讲者认为,我们之所以要重新界定翻译并非是为了全然摈弃已有的各种定义,而是要在已有的定义之基础上保留其合理的内核,并不断地加以必要的和有选择的扬弃、补充和修正,使其最终臻于完善。另一方面,既然(文学艺术的)翻译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和建构性因素,那么翻译就永远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对经贸翻译在职研究生的任何界定和重新界定都是不可避免的,它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使研究翻译的这门学科更加完备。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演讲者对翻译所作的重新定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中国视角以及跨中西文化对话的视角对雅各布森定义的质疑和重构。翻译研究也是如此,它不单单属于语言学或比较文学,而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应该同时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各相关学科进行对话。 王宁(1955—),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7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9年获北京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获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前往乌德勒支大学从事研究。199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调入清华任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兼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入选“长江学者”,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王宁教授著述等身,对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尤其精深,除出版十多部中文专著和400余篇中文论文外,还在三十多种国际权威刊物或文集发表英文论文近100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80余篇,部分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语在职研究生、葡萄牙文、日文、韩文、塞尔维亚文、阿拉伯文等,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影响广泛。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http://m.zuixu.com/static/img/neirong2.jpg)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