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桃花心木》教案设计

来源: 2019-03-11 16:50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蕴涵道理深刻。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人的自我生长能力。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选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在学习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教学,要把大胆提问,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感知浇水事实   1、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预习提示的问题: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画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想一想,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感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通过阅读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阅读的重点,养成边读想、边批注的阅读习惯。   二、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 种树人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浇水的量也不一定,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师:(可以参与小组的讨论。)   生:种树人到底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师:这些问题是和作者一样的。除了这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呢?继续看课文再次提出问题。把你的问题放到你的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   生:(在小组内进行激烈的争论。)   师:(参与几个小组的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不确定的生活指什么?   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是怎样的人?我不太理解。   生: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知,我不理接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   环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知?   师:这句话我也不明白。怎么办?这样吧我先把他写到黑板上。   生: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我不明白?   板书:   养分转化为能量?   生:为什么说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这个问题好。写到黑板上来。   板书:   为什么不再来,不再枯萎?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角色,时而是课堂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时而是学生交流的参与者,处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能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一种宽松热烈的氛围之中学习。有些问题教师即使会,也不讲,而是点播、诱导,教师只好自己装着不懂,把问题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之中解决。   生:百年的基业是什么意思?不确定的自然指什么?   师:这两个问题谁能用书中语言来解决。   生:汲水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我知道。就是吸水的意思。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你提的问题很简单,没有多少价值,也没有写出来的必要。这样即不丢学生的面子,教师又能灵活地驾驭着课堂。如果学生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在课堂讨论,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讨论也是毫无意义的。教师直接告诉还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尽快地进入下一步的教学环节。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种树的人常来浇水,怎么又说又是隔三天,隔五天呢,矛盾嘛?   师:常来与隔三天,隔五天矛盾?这么多的问题我真的是解决不了,还得*大家的智慧,请同学们围绕着黑板上的问题,再读书,再讨论。   (四人一个小组,边读书边讨论,教师参与小组的讨论。)   通过思考,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得到像种菜或种稻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几次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1、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一个词不理解,但是,这个词又没有向全体学生解释的必要,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再比如: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学生无论如何也是解决不了的,教师就要给予一定的提示或引导。   2、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师预定好的教案:   如: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的理解非常的古怪,与课文的内容差距较大,并且是教师备课时预料不到的,教师就要及时的想出对策,怎样组织学生讨论?   3、跟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比如:在第二次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的参与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知道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师:把自己想象成种树人和作者,把你心中的疑问向种树人问,种树人尽量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   师:同座位的两位同学任选其中的一角色,进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学生练习,选择其中几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经常地跟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那么,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又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那么,尽快培养学生清楚、准确地运用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新课标适应这个变化,把听和说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并落实到口语交际上。在这儿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就是将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通过生生互动,建立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   四、联系生活实际悟人生哲理   1、再读课文思考:   种树人和育人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篇课文想说明什么道理?联系课文中写作者见解的语句说一说。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师可以适当点拨:如《红灯记》中铁梅的成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有名人少年时代的故事。如:毛泽东青年时代不带一分钱,搞社会调查。还有刚学的《乌塔》中的乌塔14岁,独自一人有欧洲等。   你有没有想法呢?可以围绕几个话题说:   ⑴ 对于目前老师、家长的教育培养方式,你是否满意?有什么建议?   ⑵ 你对你现在学习和生活自理情况有什么想法。   ⑶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获得思想的启迪,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启迪他们将怎样生活。比如:一些家长过分第疼爱子女,连一些小事也要包办代替,这样使子女只知享乐,不知艰苦奋斗的子弟,没有生存的本领,让学生联系实际,想自己以后该怎么学习和生活,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课标还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最后这一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一课的看法,这样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写作和评价的能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