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1.叙述顺序。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第二课时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1)时间长。
2)陆沉水漫。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五、自由想象。
编辑推荐:
![](http://m.zuixu.com/static/img/neirong2.jpg)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