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二次房改关注夹心层

来源: 2017-11-01 16:28

 第一轮房改始于1998年,以住房货币化为特点,其背景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图以房地产启动内需。应当说,经过10多年住房货币化,国内商品房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国内住房面积得以显著提高,达人均28平方米。这些成绩说明,第一次住房改革是成功的。

  但住房货币化走到今天,国内住房制度积累了许多矛盾,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解决,这才有"二次房改"的提法。按照第一次房改时确立的目标,即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适房;高收入家庭购买商品房。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形成的结果是,保障性住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商品住房制度满足了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给却出现空白的局面,这些"夹心层"的生活出现空前压力,当初确立的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适房的目标,由于各地政府不重视经适房建设,或者让经适房变异,而设计目标未能实现,经适房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甚至变成权贵们的盛宴,成为一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这样的房地产政策,有些偏离保障民生的目标,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其中之一是广大中等收入阶层难以实现改善住房的需求,许多人成为房奴,社会不公平感空前强烈;其二,就是上涨过快的房价,影响了国内经济发展,让国内需求迟迟难以启动。如果群众有限的收入都被房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所抑制,如果一套住房是一个家庭几十年收入的总和,那么,他们其他方面的消费必然会在几十年内受到抑制,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这就是说,当初为扩大内需而成长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正在走向其政策的反面,成为抑制国内需求的拦路者;其三,当下房地产的过快上涨,和国内金融政策过于宽松相结合,催生地产泡沫,促进通胀预期,如果房地产市场泡沫继续加剧,终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房地产的不健康发展还吸引本应当投入制造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延缓制造业复兴。

  由此可见,当下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不利于国计民生,不利于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金融安全。因此,应当尽快改变。专家给出的二次房改方案是,为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供应公共住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建议建"平租房"。无论政策如何设计,都应当让"夹心层"能买得起住房,而不能再像过去的住房制度一样,让许多人被房子压垮。住房从来就是准公共品,只有中等阶层的消费者不再为住房发愁,过热的房地产才可能变得理性,大众才有能力进行其他方面的消费,内需才有可能启动。无论如何,国内住房制度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