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让文章绽放出“思辨” 的光芒
所谓“辩证分析”,顾名思义,一分为二地看待某个事物,常用于分析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比如简政放权的“放”与“管”、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官员的“潜绩”与“显绩”等。直观表现为——“谈A和B的关系”。因此,文章的写作对象并非常规的某个“主题词”,而是某种“关系”。
以2018年国考市地级考试文章为例:(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命题方式上来讲,属于命题作文。给定题干中“有”与“无”分别构成了,城市建设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且题干明显要求“围绕给定资料中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因此,在不了解材料的前提下,考生务必关注的问题如下:1、“有”和“无”分别指代的是什么?2、“有”和“无”在城市建设理念中如何体现?3、城市建设理念的存在的问题是什么?4、“有”和“无”的关系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为“A的作用是什么”、“B的作用是什么”、“A对B的作用”以及“B对A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思辨型结构的材料中四种情况不会都侧重去谈。放到2018年市地当中,材料中分别谈到了“城市建设一味追求‘有’的效果,差强人意”、“城市建设追求‘无’的效果,事半功倍”以及“无用”对“有利”的促进作用。二者统一于最终实现建设共享城市建设的目标中。
因此,文章大可分为:开头亮观点-》有之利的作用-》无之用的作用-》有无之间的关系-》结尾这种思路。思辨型结构,具体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变化,比如2010年副省“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材料的重点侧重分析“只保护不开发”和“只开发不保护”的弊端,因此文章结构侧重谈“A对B的作用”、“B对A的作用”,即: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目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