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话题 :避免数字环保 确保 环境质量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对环境质量提出了应要求。比如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遗憾的是,之前个别地方政府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与市民直观感受不符,甚至出现较大反差。部分不法企业在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上“做手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导致实际监测结果与上传数据不一致。这种数字环保的现象一方面说明国家重视环境监测数据,为了数据达标,一些地方和企业动了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歪念;另一方面,环保监测人员人手少、任务重,靠人工监测根本忙不过来,大量自动监控设施提供的环保监测数据至关重要。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保障,是确保环境质量的基础。对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必须增加自上而下的数据抽检核对,并相应增强法律责任等层面的问责力度,要让造假者付出比环保政绩所可能带来的收益更大的代价。另一方面,扩大环境监测的参与度,引入媒体和公众对环保监测开展全程监督,让监测数据造假面临更多障碍。
部长已经对未来环境保护做了自我要求并部署了具体方向,七场战役的打响必将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提升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策措施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本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摈弃“先发展后治理”“只要GDP,无视环境承载力”的老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树立生态环境在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产业的布局和调整当中,努力做到规划先行,真正把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有效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这是确保环境质量的根本出路。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积极完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与官员政绩和企业的准入淘汰紧密挂钩,实施重大环保事件一票否决等办法,倒逼地方加强监管,也使企业不敢碰触损害环境的高压线,切实保障公民的环境权、健康权。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开放公众对于环保领域的监督,畅通环保公益诉讼的渠道,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和环境赔偿力度,真正让“呵护”污染企业的地方政府感受到“有心无力”。唯有如此,才能给敢于执法强硬的环保局长撑腰,我们的环境才会得到最细致、最有效的保护。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