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政策成“抽屉政策”,背后是作风病
[提出观点]
好政策千条万条,若不落实就等于白条,不仅违背政策初衷,贻误企业发展,还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原因分析]
好政策之所以成了“抽屉政策”,从表面看,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企业和创业者不擅长主动去获取信息,以至政策出台后企业不知道,白白错过了政策良机;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好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如从发布政策到受理申报时间不到3天,而且逾期不予受理,时间如此急促让企业措手不及。
但从深层看,好政策成为“抽屉政策”背后射出的是形式主义等作风病。好政策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而是要在实际中用足、用活,给民营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满足于出台好政策,而不顾好政策是否能落地,,也是一种乱作为,其害不容小觑。
说到底,“抽屉政策”关乎根子上的服务理念问题。某省一位市委书记曾在会议上痛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抽屉政策”现象。他直陈“抽屉政策”现象背后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这些政策好像是我们‘施舍’给企业的,不是,这是我们为了让企业发展,为了让地方经济发展,是服务于企业的,这是我们服务的措施。”此言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参考对策]
作为政策落实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之一,“抽屉政策”并非一时一地的现象。因此: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依托政务服务网和大数据共享平台,开展一次大排查、大摸底,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借鉴南方地区先进做法,建立覆盖全省的产业政策奖励兑现和查重系统,让所有的产业政策奖励全部上网,实现网上“刚性兑现”,兑现全过程“最多跑一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