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是指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功能固着则是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
思维定势强调的是方法、思路的迁移,比较抽象、概括。例如,一个桌子有4个角,砍去1个角,一般人会认为还剩三个角,其实还有四个角;而功能固着则是物体的具体功能,比较具体。比如,叉子一般用来吃面,很少有人想到它还可以用来切水果。
二、正强化与负强化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强化是指当一种行为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就增加。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环境中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负强化是指通过摆脱掉一个厌恶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从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可以看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只不过正强化是呈现一个愉快刺激,而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具体分析二者的区别。
1. 某同学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该教师采用的手段是( )。
A. 负强化 B. 正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在这道例题当中,C、D选项明显不对。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愉快刺激——积极鼓励,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可见,教师采用的是正强化。
2.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 正强化 B. 惩罚 C. 负强化 D. 消退
按照第1题的做题思路,老师撤消厌恶刺激——取消对学生的处分,从而使得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学生学习进步。因此,例题中老师的做法属于负强化。
根据以上两道例题,我们进行选择时要看其给予的是愉悦的刺激还是摆脱掉厌恶的刺激,以此来决定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
三、负强化与惩罚
惩罚也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惩罚,是指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或撤消愉快刺激,来降低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相对于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和负强化更容易混淆,而且二者还常常在辨析题中出现,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下面来看一道例题。
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消退 C. 惩罚 D. 负强化
在这道题目中,父母通过呈现厌恶刺激——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来减少孩子打人行为发生的频率,这种做法属于惩罚。同样是这道题,我们不妨换个说法,“一个孩子慢慢地改正了打人的行为,父母取消了一个月不准他吃肯德基的规定”,这时父母的做法属于负强化。
区分负强化和惩罚,可以从手段和结果两方面来分析。负强化是通过撤消厌恶刺激增加预期行为发生的概率,惩罚是施加厌恶刺激(取消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考生如果能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遇到此类题目时,就不容易失分。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