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把握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
在记叙文中,为了更自然流畅的展现蕴含其中的哲理,一般文段会塑造多个角色,甚至通过对话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传递作者的主张。那么这里需要各位考生重点留意核心主人公的言行,尤其是具有说教意义的身份。比如“小蜗牛问妈妈”当中的“妈妈”、“某人问大师”当中的“大师”、还有“学者”、“禅师”等等,这些人往往会用富有哲理的点睛之笔透露作者的心声。
【例】牛大哥认真地说道“十斤山芋算的了什么,友谊的分量值千金啊!”
二、“知面”——思考题面与字面下的良苦用心
记叙文六要素交代了故事背景,但是各位考生还需要思考题目背后遣词用字的良苦用心。题面中往往会出现表示感情色彩的句子,比如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尤其设问句中自问自答的内容便尤为关键。另外,对于有说理性质的词汇要敏感,比如“友谊”、“诚信”、“奉献”、“友善”等等,往往可能构成文段的主题词。再有,弘扬正向积极的导向作用是记叙文的本质,所以这类题目往往选择的题目或者道理,应该是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内容。对于三观不正的选项,就可以予以排除了。
【例】有个登山的人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不久就迷路了,而他的御寒装备又不足,他明白,如果不找到避风处,他非冻死不可。在他四肢已冻得麻木时,他发现了一个快要冻僵的人。登山人毅然停下来,甩掉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那个人的血脉流通了,而登山队员在不断的按摩中获得了温暖。于是奇迹出现了,两个几乎冻僵的人相互搀扶着,终于艰难而又十分庆幸地走出了死亡的雪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毫不吝惜的付出,必有毫不吝惜的回报
B.给予是相互的,帮助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
C.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D.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解析】B。文段主要讲的是登山人在挽救了一个快要冻僵的人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温暖,挽救了自己。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给予是相互的,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A项“必有”过于绝对、C项“恶有恶报”在文段中没有体现、D项“人人为我”不够正向积极,三项均与此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