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十: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一)
一、学生评价的含义
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素质、情感动态等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二、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价值取向
(一)全面性、综合性
新课程要求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确立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全面、综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基础性、共同性和一般性
基础性、共同性和一般性拓宽和丰富了传统学生基础学力的内涵与外延。它不仅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水平的评价,而且还关注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个性化、多元性
在保证学生评价标准的全面性、综合性、基础性、共同性和一般性的前提下,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从多元的角度确定不同层面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及确定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标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
三、学生评价标准确立的基本形式
(一)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是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在集体分布中所占的相对位置的评价,体现了以学习者所属的集体内的位置为中心的评价方法。
相对性评价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客观性
由于其在判断的过程中较难融入评价者的主观意识和愿望,所以客观性较强。
2.可操作性
能按一定的程序实施,比较容易控制,教师易于操作。
3.比较性
能够提供与其他学生相比较的学习状况的信息。
4.启示性
能够表达出年级和班级的顺序和分布,把握测定值的分散状况,获得指导上的各种启示。
5.分析性
由于容易表达优劣度,容易活用选拔的资料,许多资料能够加以综合利用。
相对性评价的不足是:较难体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状况;容易刺激不正当的竞争和分数主义;较难确认指导的成果;扩大学生群体总体的优劣。
(二)性评价
性评价是以目标为基准,对学生学习成果达成的实际状况进行的评价,如优、良、中、差等。性评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信赖性
能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状况,注重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满足学生的愿望和可能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得到教师的激励,增强自我信赖感。
2.过程性
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进行的评价活动,能促进每个课题和学习的事实与目标相联系,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进行恰当评价。
3.综合性
综合性不仅能够获得单纯的结果性知识,而且能够获得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表现能力等,并且适合对所有学科中学生的评价。能够相应于各学科的特色,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能力。
性评价的不足是:在确定基本标准时容易渗入教师的主观性。需要教师对于评价具有一定的研究经验,深入领会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加深对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理解等。
(三)个人内评价
个人内评价是以每个学生为基准,以全面地、持续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
个人内评价要以课程的各种领域为整体,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尤其是要对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可能性、进步的状况进行积极的、肯定性的评价。当然,以个人为基准的评价,要以客观的、共同的达成目标为参照,寻求个人内评价与达成性评价内在的有机结合。
四、传统的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标的单一化;
(2)评价内容的片面化;
(3)评价方法的简单化;
(4)评价过程的模式化;
(5)评价功能的缺失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