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八:新课程中的学生观与新型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中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其学生观的真实反映。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要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3.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是权利主体,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强化和坚持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相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特点:对象的限定性、关系的规范性、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
(二)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2)尊重学生;
(3)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4)加强师生建设,净化师生关系;
(5)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6)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7)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