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复习要点四: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一、传统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管理意识较差
1.缺乏对课程管理的研究
由于我国课程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涉及面较窄,许多人认为课程管理包含在教育管理之中,甚至认为它可以包含在管理中。因此,中小学更加注重教育管理而忽视了课程管理。
2.重视课程“硬件”,忽视管理“软件”
课程的实施离不开经费、设备、师资、教材等必要的硬件设施,但是管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使这些“硬件”发挥出的效益。这不只是各个“硬件”单项效益的简单相加,更是它们的组合效益。这个效益大于各单项效益的总和,但一些教师对这一点在认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3.遇到问题未能从管理方面找办法
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大都与管理有关。但是由于许多人管理意识的淡薄,遇到问题很少想到从管理方面找出路,想办法。
(二)课程管理的行政手段多,技术手段少
我国长期以来倾向于用行政手段进行课程资源管理。但是,行政管理手段容易产生“一刀切”的弊病,再加上管理权的过度集中,容易使课程管理失去活力。另外,行政管理手段还常常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舆论、长官意志等,不容易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课程管理目标与课程目标严重偏离
课程管理目标是为了限度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设定的,因此课程管理目标与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课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与课程目标出现偏离,这是正常的,管理就是要校正和控制偏离,使课程系统不断地接近课程目标。现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管理不是把目标对准课程目标,而是对准了各种选拔性考试。
二、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是国家、地方和三级共同管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和三级课程管理”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国家、地方和共同构成基础教育课程的三级管理主体,从原来中央集权单一主体管理的体制改变为多主体的分权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中,基础教育课程被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国家课程,一块是地方与编制的课程,而地方与编制的课程也就是得到人们广泛共识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样一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类课程”构成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整体。
(一)国家课程
1.国家课程的含义
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它是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这些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期望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
2.国家课程的特点
(1)主要针对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
(2)从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统一规定了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3)它的要求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主要以必修课和国家统一考试的形式来体现。
3.国家课程的性质
(1)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它不是对内容的具体规定(大纲或教科书),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
(2)是某一学习阶段的最低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而不是要求;
(3)标准的描述是分层次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可理解的;
(4)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5)标准的范围应涉及“全人”领域,其中包含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6)国家课程标准具有法定的性质,它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4.国家课程管理的职责
国家课程管理的具体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制定具体的课程政策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
(2)组织制订或修订、审定我国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课程计划;
(3)颁布国家课程标准,确保统一的基本学业要求,规定国家基本的教育质量要求;
(4)制定国家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性意见,引导地方和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计划;
(5)确定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确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在各个阶段的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6)制定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颁布地方、课程管理指南,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地方一级和一级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提供基本的规范;
(7)制定教科书或教材开发与管理的政策,定期向和社会公布经过审定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和教材使用情况评估报告;
(8)监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整体运行质量,对中小学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情况定期进行抽查和跟踪研究,并提出评估报告。
5.国家课程的主要作用
(1)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
国家课程保证所有学生,无论其社会背景、文化、种族、性别和能力有何不同,以及是否残疾等都有获得知识,发展理智,将来作为一名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权利。
(2)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国家课程向学生、家长、教师、地方官员、用人部门和公众清楚地界定了期望学生学习达到的成就标准,规定了所有科目的学习应达到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可用来制定改进的目标,衡量目标的达成度,实施监控。
(3)提高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国家课程有助于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课程框架,以提高课程的连贯性,同时为学生的学习进步留有充分的灵活余地。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学段之间顺利过渡,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增进公众对教育的了解和信心
国家课程增进了公众对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和预期取得的成就的了解和信任,它为公众和教育界人士讨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基础。
(二)地方课程
1.地方课程的含义
地方课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国家课程在地方的有效实施;第二是指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或特殊需要而开发或设计的课程。它反映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也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特殊性 。
2.地方课程的特点
地方课程有地域性、针对性、适应性、开放性等四个特点。
3.地方课程管理的职责
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它们在课程方面的主要权利和责任是: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具体方案,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合情合理实施地方制定的课程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本地区的课程计划与方案;
(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执行课程计划与方案;
(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对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评价,为下一次方案的制订提供反馈信息。
4.地方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地方课程是联结国家课程与课程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课程在地方的具体化;
(2)地方课程有利于地方参与课程改革,有利于调动地方开展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3)地方课程有利于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体系。
5.强调地方课程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国家课程目标的实现。地方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地方会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
(2)有助于建立民主开放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开发体系与课程管理体系,从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地区、两级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3)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践效率,有助于增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三)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以为基础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小组 。
(2)校本课程开发的考虑因素:①满足学生实际发展要求;②发挥师生学习方式;③考虑实际可能;④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①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明确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和的发展需要;分析与社区的课程资源;②确定目标是对校本课程作出的价值定位;③组织与实施是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④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
(4)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①成立小组;②需求调查;③培训教师;④资源调查;⑤教师竞标;⑥学生选用;⑦跟踪评价;⑧科学整合;⑨动态调整。
2.课程管理的职责
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课程管理的具体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和自身的实际出发,制订学年课程实施方案,报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管理指南,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独立或与校外有关机构或人士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选用经国家一级审定或省一级审查获得通过的教材。教材的选用应体现民主原则,应该有教师、学生代表参加,并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
(3)反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4)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的所有课程管理,特别是对于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基本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四)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的意义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反映了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改革理念,即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当代社会进一步对培养高素质的各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特点、个体及群体之间的差异,真正使教育者得到自主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领域中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原则;
(2)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3)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顺应了世界各国课程管理既相对统一、又相对分散的发展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各有利弊,然而长时间里多数国家却走了极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