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第五章 教学心理(二)
第二节 课堂管理
一、概述
★(一)概念及功能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填空
功能:——简答题★
1.维持功能:指课堂管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
2.促进功能:是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发展功能: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率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
课堂管理的目标时建立一个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而不是让学生安静、驯服地遵守课堂纪律。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能增进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课题管理具有三个重要目标:第一,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第二,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简答题★
二、课堂群体管理——如何管理——简答题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阶段。——填空
★2.非正式群体:是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二)群体动力: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其中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群体与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填空、名词解释
1.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了解群体凝聚力的情况;其次,帮助班级里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给予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是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为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第一,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第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第三,采用民主的领导方法;第四,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三、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纪律概述
课堂纪律是指:为或促进学生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也有助于学生获得请学上的安全感,根据形成途径,课堂纪律几班可分为四类:
1.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自我促成的纪律,即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
2.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
(三)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简答题★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遵守的课堂基本行为规范和要求。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有以下特点:第一,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第二,尽量少而精,内容表述多以正面引导为主。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首先,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其次,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务;再次,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
3.做好课堂监控。教师应能及时预防或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并采取言语提示、目光接触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律品质,是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之一。教师应做到: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的目的性教育;其次,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纪律情感体验,进行自我监控;最后,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促使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对其加以有效利用。
(四)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做出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一般可分为品行方面和人格方面的。
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1)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2)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
教师如何应对课堂问题行为:(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2)合理运用惩罚;(3)进行心理辅导。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