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第四章 学习心理(五)
第五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
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分两类: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
问题解决是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从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亦分为两类:常规型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和启发法两大类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
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此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3.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创造性问题解决时作用十分明显。
4.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
5.情绪与动机。
6.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五)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论述题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和提取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教师要有意识的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错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养成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提问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三、创造性★★★★
(一)含义: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a.家庭与的教育环境;b.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氛围;c.才是采用的管理方式。
2.智力:并非简单地线性关系,既独立又相关,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3.个性:创造性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是创造性的驱动力。较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创造性高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好独立判断,有独立见解,不轻信,不盲从等都是高创造性者的特征。另外,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自我调整等品质也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三)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的探索行为;b.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为尝试新的探索做准备;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想象,而不拘泥于常规;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挖掘自身个性品质。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a.头脑风暴法;b.直觉思维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e.自我假设训练。——选择、填空
★★Ps: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参考一下具体措施:
a.创者民主开放的环境,运用启发式教学;
b.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c.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相结合
d.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e.进行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f.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