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考试:模式识别的含义及其主要理论
在心理学记忆的分类中,按照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可以将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在瞬时记忆的影响因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模式识别这一名词,这里主要来介绍一下模式识别的含义以及其相关理论。
一、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主要是探讨人怎样从外界的刺激模式获取感觉信息,以及如何运用以后的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获得事物的意义。简单来说,模式识别就是在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时,个体将自己接收到的大量的外界信息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和解释信息。
二、模式识别的主要理论
(1)模板匹配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许多由过去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微型副本或拷贝,被称为模板。刺激信息进入记忆系统时就与已有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寻找匹配,从而做出对刺激模式的确认和角色刺激模式从而被识别。模式匹配理论的假设要求人脑中存储有足够多的相应模板才能识别一个模式,极大的加重了记忆负担,且与现实生活不符,也无法解释人们在实际知觉的中队模式识别灵活性和变通性。
(2)原型匹配理论
记忆中存储的是原型,原型是指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刺激信息经感觉传入后只需与这种概括化了的原型进行比较并获得匹配之后就可以得到识别。
这一理论大大的减少了模板的数量,减轻了记忆负担,而且使人对模式识别过程更加具有灵活性,更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原型匹配理论强调假设要求记忆中显示储存与外部刺激模式相对应的原型,原型数目巨大人,这不仅给人的记忆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使人对事物的识别显得呆板机械,另外也难以解释人对新异的不熟悉刺激模式的识别过程。
(3)特征分析模型理论
每一种刺激模式都能被分解为一些基本的特征,而同一类模式的刺激物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刺激信息的特征和这些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骑着关键的作用。在进行模式识别的过程中,先对刺激信息的特征进行分析,抽取有关的特征,并确定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再与长时记忆系统中已经存储的各种相应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有相关的特征之间匹配,模式就得到准确的识别了。
特征分析理论只对部分识别过程作出解释,忽略了基于背景信息的个体主观期待等因素。
以上为模式识别的含义及其主要理论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