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教育学考点三

来源: 2019-08-09 21:59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从内容上看,人们是从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水乎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步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国家机器产生。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有的人把阶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也有人把生产性看作是教育的本质,这些都是偏颇的认识。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教育的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教育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5)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6)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7)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即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

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四、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二)受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从法律角度看,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自然人,他们与教育者是平等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行为以及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三)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五、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分类:

(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由此可见,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影响人的发展。教育的扩展功能是影响社会发展。

(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强调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等。

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