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思想家,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爱的教育,重视情感,提出教育者应该拥有一颗慈爱之。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产生深远影响。直到今天,其教育思想与著作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在瑞士,基督教是大多数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裴斯泰洛齐受外祖父的影响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者,具有博爱的基督精神,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为人处事所秉信的理念。而当时的欧洲又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城市工人深受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农民更是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博爱精神加之对贫苦农民的同情之心使其立志要解救贫苦农民,消除苦难根源。
对于瑞士的社会矛盾他渴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来摆脱农民贫困境地,因而他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都围绕这个作为出发点,重视劳动教育、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主张人人都要接受教育。裴斯泰洛齐的实践多次遭受挫折,但他始终坚信,通过教育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一定可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悬殊的现状。
裴斯泰洛齐的贫民思想集中于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之中,这部小说是裴斯泰洛齐从事农村教育改革、教育实践和理论成果的体现。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葛笃德言行的描述,来体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想和倾向。在小说中他还尖锐地批评具有等级性的国民教育制度,对于这种只为少数特权子弟服务,而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接受教育机会而感到愤慨,强调教育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财富,成为改造社会的有力杠杆,因该著作裴斯泰洛齐还获得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称号。
1798,瑞士在法国的的影响下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共和国,法军在瑞士大肆烧杀,祸及无辜,留下许多无家可归的孤儿。裴斯泰洛齐不怕艰辛,接受了新政府的委托,主持斯坦兹孤儿院,收留这些孩子。裴斯泰洛齐对于这些孤儿给予了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在生活上给予爱护,在学习上给予指导。他以孤儿院为家,把孤儿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孤儿院的工作中,对于孤儿来说,他既是父亲又是老师,为贫民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更是彰显了他无私的教育情怀。
裴斯泰洛齐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了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甚至为了孩子们耗尽所有。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如慈父般地关爱儿童,严师般的教育儿童,是一位全心全意爱着孩子的教师。反观目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教师失德行为和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解读裴斯泰洛齐的大爱精神对于重树师德,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