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结构化面试中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结构化面试中,考官与考生形成一种对峙状态,而且除了基本的操作要求和读题以外,考官不跟考生有任何交流。这些都会让考生感到紧张和不自然,在结构化面试中变得"张不开口""不会说话",仿佛一进考场,考生的表达能力就突然下降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讲师提出下列建议,帮助考生提高在结构化面试中的表达能力,让考生有更好的应试表现。
1. 多练习
一进考场答题就浑身不自在,张不开口,说话颠三倒四等,其本质都是源于对考试和考题的陌生与不适应。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经历类似于结构化面试的场合,而且题目中也会涉及很多与大多数考生日常生活相关性不高的话题,所以面对这些陌生的因素,考生就会非常紧张。这种紧张情绪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言语表达。
为了克服这种紧张,脱敏练习是一种必要的手段。经过大量的练习,考生可以慢慢地适应这种场合,待熟悉感建立起来之后,紧张情绪就会大大缓解。各位考生在练习时,需要格外注重练习场所、练习题目与真实考场、真实题目的相似性。相似性越高,锻炼效果越好,考场上的表现也会越自然。
2. 加强内容的整理,突出逻辑性
听完考官的问题后,考生脑海中往往会本能地出现一系列的相关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出现并没有章法,信息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有些甚至是重复和无用的。如果不加整理就直接将这些信息表达出来,考生就很容易出现"断片儿"的情况,即说着说着就无法继续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建议各位考生在正式回答之前要先对脑海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这样,就算个别信息暂时想不起来,考生也可以根据逻辑脉络进行有效回忆。此外,推荐考生掌握一些较为常用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大小层次、主客观等,这些常用逻辑可以有效整理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帮助考生能够完整流畅地进行答案的陈述。
3. 学会舍弃
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想通过语言表达全部思想内容是不现实的,然而很多考生却在结构化面试中力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这些考生遇到一部分较难表达的内容或不够清晰的内容时,他们就会长时间停顿或犹豫,从而对考试整体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结构化面试的本质在于通过观察判断考生的素质与潜质,并不是像笔试一样要"踩点给分",因此是否能够将所有相关信息和想法都说出来,并不会对考试结果有太大的影响。如果考生想给考官一个更好的整体印象,就应当保持表达的流畅性,这就要求考生要学会适当舍弃,舍弃掉那些一时间无法流畅表达的内容,而且不是格外重要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后续其他答案内容的表达。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