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卫生(上)
第一章神经系统
一、概述
人的意识产生于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一)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的中心,并能整合信息。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
(二)脊椎和反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于相连,下达腰椎。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反射是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发出的反应,是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指先天具备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活动,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三)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四部分。
(四)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从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内脏器官。
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类,它们分布于同一器官,作用相反,相互制约,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协调、准确。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一)脑发育非常迅速
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非常迅速,从出生到7岁,脑重量增加近4倍,7岁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所以,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但摆臂与迈步还不协调。到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上下台阶,而且能很好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到8岁左右,儿童大脑皮层发育已基本接近成人。
(三)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较慢。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对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不长,常随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注意,动作缺乏准确性等。
(四)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弱。比如,婴幼儿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胃肠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合理的营养。
2.保证空气新鲜。
3.保证充足的睡眠。
4.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5.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6.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第二章 感觉器官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及本体感觉等等。视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人们获得的知识70%来自视觉。
一、视觉器官——眼睛
(一)概述
眼球是感受光线刺激的视觉器官。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折光物质组成。眼球周围的附属结构除眼肌外,还包括眼睑、结膜、泪腺、睫毛、眉等。
(二)幼儿眼睛的特点
1.眼球前后径较短,呈生理性远视,一般到5~6岁左右转为正视。
2.晶状体弹性大,调节能力强,因此能看清很近的物体。如果幼儿形成不良的用眼习惯,长时间视物过近,则会使睫状肌过度紧张而疲劳,以致使晶状体变凸,形成近视。
(三)眼的卫生保健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
3.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教具大小要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楚。
4.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
5.教育幼儿不要揉眼睛,毛巾、手绢要专用,以预防沙眼、结膜炎。
6.预防眼外伤。
7.照顾视力差的幼儿,减轻他们的用眼负担,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并让他们经常望远。
二、听觉器官——耳
(一)概述
耳是听觉和平衡觉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三块听小骨和咽鼓管开口。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二)幼儿耳的特点
1.外耳道比较狭窄,外耳道壁尚未完全骨化。
2.咽鼓管相对比较短、平直、管径较粗。当鼻腔有感染时,病菌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三)幼儿耳的卫生保健
1.不要用锐利工具给幼儿掏耳朵。2.预防中耳炎。
3.减少环境中的噪音。
第三章 运动系统
一、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骼、肌肉和骨连接构成。可以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肌肉跨过关节,由两端的肌腱与骨相连,并包围着骨骼。肌肉收到脑发出的信号而收缩,通过肌腱牵拉骨骼,以关节为支点,产生相应的动作。此外,骨骼还起着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功能。
(一)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骨的基本构造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盐和有机物。无机盐丰要是钙、磷化合物,使骨坚硬;有机物主要有骨胶原等蛋白质,使骨有韧性和弹性。
(二)肌肉
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肌肉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和蛋白质等物质。
(三)关节
骨连接主要有3种形式:
1.直接连接。
2.半直接连接。
3.关节。这是四肢骨之问及躯干骨之间连接的主要形式。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骨骼
1.小儿骨中有机物较成人多,骨的弹性大,可塑性强,且骨骼中软骨较多。因此,容易因姿势不好等原因造成骨骼变形。
2.骨膜较厚,骨的再生能力较强。若发生骨折,可能为不完全骨折,即骨折部位还有部分骨膜相连,称为“青枝骨折”。
3.婴幼儿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连接处仅以~层结缔组织膜相连,称囟门。前囟在颅顶中央,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囟门闭合的时间,反映婴儿颅骨骨化的程度。
4.出生时腕骨都是软骨,以后逐渐出现骨化中心,到10岁左右,8块腕骨的骨化中心才出齐,13~16岁才完全骨化。
5.随着动作的发展,逐渐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
6.骨盆是由髋骨与脊柱下部的骶骨和尾骨围成的骨性腔。婴幼儿时期,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起来,一般在18~25岁左右才骨化成为一块完整的骨。
(二)肌肉
1.幼儿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及储存的糖原较少,因此肌肉柔嫩,收缩力较差,力量小,易疲劳。但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恢复较快。
2.婴幼儿时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早,故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动能力较强;支配小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晚,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三)关节特点
幼儿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较差,在较强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臼。
(四)足弓特点
婴幼儿足弓周围韧带较松、肌肉细弱,若长时间站立、行走,足底负重过多,易引起足弓塌陷,特别是肥胖儿更易发生扁平足。
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一)教育幼儿保持正确姿势
为防止骨骼变形,形成良好体态,需注意以下几点:婴儿不宜过早坐站,不宜睡软床和久坐沙发。负重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八分之一,更不能长时间单侧负重。托幼园所应配备与幼儿身材合适的桌椅。教师要随时纠正幼儿坐、立、行中的不正确姿势,并为幼儿做出榜样。
正确站姿是:头端正,两肩平,挺胸收腹,肌肉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两腿站直,两足并行,前面略分开。
正确坐姿是:头略向前,身体坐直、背靠椅背;大腿和臀部大部分落座在座位上;小腿与大腿成直角,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脚自然放在地上。有桌子时,身体与桌子距离适当;两臂能自然放在桌子上,不耸肩或塌肩,坐时两肩一样高。
(二)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使肌肉更健壮有力;可刺激骨的生长,使身体长高,并促进骨中无机盐的积淀,使骨更坚硬。户外活动时适量接受阳光照射,可使身体产生维生素D.以预防佝偻病。锻炼时血液循环加快,可为骨骼、肌肉提供更多的营养。
(三)衣服要宽松适度
幼儿不宜穿过于紧身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鞋过小会影响足弓的正常发育。衣服、鞋宽松应适度,过于肥大会影响运动,易造成意外伤害。
(四)供给充足的营养。
骨的生长需要大量蛋白质、钙和磷等,还需要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肌肉生长及“能量”的贮存,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葡萄糖。合理膳食是保证骨骼、肌肉发育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 循环系统
一、概述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血液循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再从全身回到心脏的过程,该系统包括廊液、心脏和血管。淋巴循环是指全身淋巴液进入血管、参加血液循环的过程,淋巴系统包括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
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它是血细胞生存的环境,并起着运送血细胞、养料、细胞和代谢废物等作用。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形状像个桃子,心底部连接着主动脉,心尖游离向左下方。
心脏内部有四个腔。上面两个叫心房,下面两个叫心室。房室之间有瓣膜,为单向的阀门,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心脏左右两半互不相通。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率,测心率应在受试者处于安静状态时测。
3.血管
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5.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血压降低。
(二)淋巴系统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包括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扁桃体等。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一)血液
幼儿的血液总量相对比成人多,约占体重的8%~10%。但幼儿的造血器官易受伤害,某些药物及放射性污染对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血液循环量增加很快,喂养不当或幼儿严重挑食、偏食,容易发生贫血。
幼儿血液中血小板数目与成人相近,但血浆中的凝血物质(纤维蛋白、钙等)较少。因此一旦出血,凝血较慢。
幼儿白细胞吞噬病菌能力较差,发生感染容易扩散。
(二)心脏
由于婴幼儿心输出量少,而新陈代谢旺盛,为满足需要,只有加快心率来补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常以测量脉搏来表示心率。儿童的脉搏很容易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如哭闹、进餐、发热、运动等都会影响脉搏。因此,测量脉搏应在儿童安静时进行。
(三)淋巴器官
幼儿时期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扁桃体在4~10岁发育达到高峰,此年龄阶段儿童易患扁桃体炎。
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儿童膳食应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同时,宜少盐。
3.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毛病,预防缺铁性贫血。
4.发烧时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