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考试考点第九章(2)

来源: 2018-09-20 22:07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与创造性

  (一)创造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意志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成品的活动或过程。

  (二)创造性

  即指个体产生独特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另外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品质。

  (三)真创造与类创造

  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不同,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指产生了具有人

  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类创造是指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社会首创,只是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四)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

  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

  1.创造性想象: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性思维:简单地说,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即认知、非认知因素一种辩证思维形式。其中,发散思维是其核心。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的是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

  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环境的影响。

  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气氛,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

  3.学校教育环境在个体创造性地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4.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二)智力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三)个性

  三、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创造适宜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个性的塑造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接受学生的想法;

  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

  (三)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发散思维训练;

  3.学会容忍模糊性;

  4.推测与假设训练;

  5.自我设计训练。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