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教育学之小学德育过程(1)

来源: 2018-09-28 20:53

   (一)概念

  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德育过程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小学德育只有遵循儿童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已有的思想水平和状态,又会对德育过程的进行状况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区别:(1)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与外部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人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品德形成是人的发展过程,是儿童政治、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它侧重于道德主体的内部运动。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因此,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基本要素构成。

  1、教育者: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2、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的个体和群体,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们是德育对象时,他们是德育的客体;当他们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们又成为德育的主体。

  3、德育内容: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

  4、德育方法:教育者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

  德育过程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德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其中最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