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小学教育学辅导资料:教育与教育学(1)

来源: 2018-10-15 22:01

   复习提要$lesson$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
 
  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