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来源: 2018-10-31 20:03

   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性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个体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这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无论什么社会,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三是自我监控,即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通常儿童l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这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而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日趋强烈;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逐渐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因而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