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道德与品德关系
三、简答题
1、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道德与品是两种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现象。联系:是因为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的品德,而许多人的品德也构成或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区别:是因为道德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不以个别人的存亡与个别人品德的有无为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个体的存在,它一方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也服从于头脑反映活动的规律。
2、怎样才能使学生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道德信念或道德需要呢?
1、教育者的言行一致。生动的榜样比起抽象的论述或絮叨具有更大的感染性与说服力。2、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3、培养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
3、要使学生通过有意练习有效地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第二。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动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第三,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4、采取赞扬或批评,要遵守下列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2、及时性原则。3、适当性原则。4、儿童化原则。
5、儿童(2-12)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
1、自我中心阶段(2-5)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很低,以自我为中心。2、权威阶段(6-7)以服从权威为特征。3、可逆性或互惠阶段(8-10)认为互尊、互惠、诚实和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4、公正阶段(11-12)儿童纯粹的平等主义让位给所谓“公道”的公正。
6、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