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学习动机的理论

来源: 2018-11-04 16:39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略)
 
  二、需要屡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粪,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四、成败归园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如果将此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可组成如下表所示的归因模式。(单)由于归困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简)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稳定性
 
内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
 
+
 
努力程度
 
+
 
+
 
+
 
任务难度
 
+
 
+
 
+
 
运气好坏
 
+
 
+
 
+
 
身心状态
 
+
 
+
 
+
 
外界环境
 
+
 
+
 
+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已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判)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