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第三节 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
一、教学交往的含义及作用
(一)教学交往的含义
教学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过程,它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许多教育心理学重视教学中的交往,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掀起了一场关于“教学关系”的革命。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把师生合作关系的建立当做教育的核心,提出教学――这是交往,是教学的本质。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交往对于人的心理发展特别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他十分关注学校教学这一特殊的交往形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造就了“最近发展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和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强调“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二)教学交往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合作能力会是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人类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是具有相似性又是互相依存的。从幼儿开始,学校就应在教学计划中留出足够时间向青年人传授合作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交往合作训练”。所以,研究教学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交往主张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有丰富感情、独立人格、自觉能动性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它不是传统模式中教师的控制和强硬灌输,以及学生的被动依附;它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它把决策权和选择的机会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形成主动性。
2.有助于师生合作,实现经验共享。教学交往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中介客体基础上的“参与一合作”关系,具有平等地位的交流。师生必须共同面对人类文化,共同分享人类文化,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精神、智慧和意义的过程。
3.有助于生生合作,实现互相尊重。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与信任,让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与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交往在教学中的意义,将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而言,教学是人与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劳动;是艺术创造,而不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展示结论。
二、课堂教学互动
教学交往是通过课堂互动实现的,能否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功能是教学交往成败的关键。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互动”还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课堂互动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沟通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课堂教学互动的模式可以依据不同的指标来划分。根据互动主体的心理与行为的相容性,可将其分为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竞争合作性互动三种基本模式。
1.合作性互动。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配合、相互协助时所产生的互动。它是以互动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彼此认识接近,行为配合为基础形成的。在合作性互动中,适应是一种重要机制。师生间、学生间都需要一定的相互适应。通过适应,师生都可能改变自身的某些认识、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相互适应的目的。除适应外,在合作性互动中,还存在服从、模仿、暗示等机制。教学中的服从一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集体规范的服从;二是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这两方面服从都有重要作用。模仿与暗示密切联系。暗示是互动双方有条件的行为方式,暗示者必须能起刺激作用,被暗示者接受暗示后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发生符合暗示者所要求的行为。而这种由暗示的刺激而发生的类似行为就是模仿。在课堂教学中,模仿不仅是形成合作性互动的重要机制,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者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教师的品格、才能、信念、待人接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常常被学生模仿、认同、吸收,转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处于合作状态下的互动,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功能和情境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