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辅导:小学教师的人格特点

来源: 2018-11-04 18:42

   第二节 小学教师的人格特点

 
  一、教师人格的含义及特征
 
  (一)教师人格的含义
 
  “人格”在心理学中是一个很复杂且又很重要的概念,通常人格指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塑造现代教师人格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模式要求应当先于、优于和高于其他行业的人格模式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
 
  (二)教师人格的特征
 
  1.先进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对教师的人格要求应当比其他职业更高、更先进。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还通过身教。教师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2.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会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3.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的人格魅力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4.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和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人格魅力。
 
  5.合作性。在教育工作中,要摒弃文人相轻、嫉贤妒能、业务封锁的不良陋习。同事之间应相互帮助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集体。因为现代的教学已经不可能单独由个别教师来完成了,而必须由各门学科和发挥不同职能的教师共同承担。
 
  二、小学教师的人格影响作用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说过:“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现代教师人格对于整个教育过程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被点燃。教师丰富的知识、崇高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自外部.是一种游离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力.就能常保求学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二)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屈从作用。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净的美好心境。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父母之外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交往的增多,教师的人格通过特定情境的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上的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
 
  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良品格,进而更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响,犹如“随风潜入夜”,达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三)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体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
 
  三、小学教师的人格塑造①
 
  (一)树立教师先进榜样。认同教师人格楷模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崇高的教师人格,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家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为我们树立了教师人格榜样,是教师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最早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人格的人。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又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因此他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甚至还主张“无言”之教。孑L子不但大力倡导教师要为人师表,而且还注重躬行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例如,他教育学生要“学而不厌”,自己就潜心读《易》;主张教师要加强德行修养,自己就身体力行,努力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而“不逾矩”,后人称颂他为“万世师表”。
 
  (二)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这是在形成教师人格的正确认识之后,教师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运用教师人格的优秀范例同社会生活和我们教育活动中的实例做比较,让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弄清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下。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克服负面人格的消极影响,逐步发展独立的教师人格评价能力。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渗透着人格精神,是最直接、最经常地影响着师范生的人格教育因素。教师人格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表里一致、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其次是“严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件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莫大的失望。再次是“全面”。教师人格是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整体性人格。
 
  (三)丰厚教师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
 
  教师高尚的人格素质依托于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没有广博精深的学识水平,没有不断更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就会影响良好的人格素质的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带来的高速度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在50%左右,而如今我们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只有20%能用得上,其他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给每一位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把有用的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边教边学。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掌握系统化、控制化、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地驾驭优化的教学手段,能灵活综合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谁不及时“充电”,不继续参加学习,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就会被淘汰。过去那种“杯水关系”的观点已不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应树立新的教学观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开展教师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人格升华
 
  教师人格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深化的。前苏联学者彼德?安德烈认为,人格是一种社会的创造,自我是通过人的心理与社会的合作塑造成的。社会心理学把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事实上,个体的社会化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一方面,教师人格的形成,在于教师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人格的形成,还在于现实生活中社会和教育实践不断地给予教师各种刺激,使教师不断受到社会的制约,从而做出各种反应。久而久之,这些反应就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习惯传统,形成并深化教师人格。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师人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面向21世纪的新型教师。
 
  (五)培育教师健康的心灵,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
 
  教育维系着国家的命运,教师承担着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重任。教师要完成历史的使命,就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加强个性修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塑造良好人格的目的。对此,我们可以用“五心”来说明。
 
  1.淡泊名利,积善成德,有颗敬业心。首先,坦诚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既要追求成功.又要淡泊名利。我们教育学生要心胸开阔。自己也不要小肚鸡肠;教育学生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也不要誉喜毁怒;教育学生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自己也不要牢骚太盛;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了延续人类的进步与文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积善成德”,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站在三尺讲台上为精神享受,以勤勤恳恳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去不断追求新知,从而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言传身教,用榜样的力量去规范学生的言行。
 
  2.关爱学生,幼人之幼,有颗慈爱之心。爱心是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宝。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还是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像关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处处关爱,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以爱心点燃爱心,用爱心来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作为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行知老先生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教师要在“爱”字卜下工夫.爱学生,才能接受学生,走近学生尘封的心灵天地,与他们心灵相通;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诲,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爱的氛围中取得进步。
 
  3.公正无私,一视同仁,有颗公平心。公平心是学生拥戴教师的砝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分亲疏、抱成见、拉关系和感情用事。特别是在对待班干部和一般学生、优等生和后过生上,在某些细枝末节问题的处理上都要出以公心,处理公正,不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否定人格上的平等,不要在学生之间加上人为的藩篱,不要在不知不觉的工作中宠坏了一半从而失去另一半。要深知,过多地赞美大树会伤害更多的小草。平等地对待学生还要求教师从“指挥者”变为 “引导者”,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教师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谈心,以研讨的形式实行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从而全面发展。
 
  4.谦虚坦诚,仁慈和善,有颗宽容心。宽容是一种仁慈和关爱,宽容心是感化学生的灵丹。一个班级,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心来对待他们,允许班上学生个性的充分流露,允许学生兴趣爱好的自由发展,容忍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变“废”为宝。教师有了宽容心,就能融洽、和谐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
 
  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一个学生如果被教师认定为已是不可救药,那么这个学生就可能因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上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但如果教师认为他是块璞玉,缺的只是雕琢而已,他可能把老师的鼓励化做一种力量,从而自省、自律、自强,真的变成为一块璧玉。
 
  5.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有颗进取心。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教师有颗进取心。教师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工作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实践知识丰富多彩,教育理念更新也层出不穷,必将为教育带来一次革命。面向21世纪,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更会启迪、开发、创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