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课件演示 |
设计意图 |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本课 4分钟 |
创设“地球还是水球?”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锚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 |
1、观察地球仪和动画演示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学生发言交流不同的观点 |
地球动画和图片 |
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
(二) 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 7分钟 |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 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
1、随机地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
d、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
1、展示著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2、世界海陆分布图 3、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4、水、陆半球图 5、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
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 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 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抖、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让学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 |
(三) 观察思考 深入自学 5分钟 |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 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找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
学生看图巩固: 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
l、“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
让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学会运用地图 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
(四) 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20分钟
|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
l、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和四大洋相对位置(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5、“一笔画世界” |
组织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
(五) 竞赛话动 巩固练习 6分钟 |
1、设置抢答题: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2)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3)七大洲的轮廓大致有什么特点? (4)赤道横穿哪几个洲? (5)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2、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每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
1、所提的问题和答案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
|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引发竞争意识,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
(六)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
1、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
板书和作业内容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板书设计略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